作为PPE行业新媒体平台,劳保人在2020年平台词语检索中,筛选出了行业年度十大关键词,词语来源于2020年度行业协会官网、中国劳保网官微、《劳保人》平台,从另一个角度反映行业关注的年度焦点。


  “2020年度PPE行业十大关键词”解读


  一、口罩相关


QQ截图20201229102845.png


  2020年,新冠肺炎在世界蔓延,给全球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快”与“慢”,“生存”与“发展”,“全球化”与“双循环”,“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新冠疫情的推动整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几乎在一夜之间,我们全部成为“数字居民”,中小企业全力以赴在危机中自救,大企业呈现出更大的责任担当。


  与此同时,口罩一词被频频推上热搜,劳保人这个人群也站在了聚光灯下,得口罩者得天下,庞大的用户基数,决堤的市场缺口,让相当大的一批入局者获益。世界范围内疫情的大爆发,国产品牌顺势发力,口罩成为年度热词。


  一方口罩虽只有巴掌大小,背后却是一张纵横石油化工、塑料制品、纺织以及医疗行业的巨网。制造业上下耦合的特点决定了其环环相扣的生态链条。十几年间,非典、禽流感和雾霾犹如三部曲,将口罩话题一寸一寸地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同时锻造出强有力的口罩产能。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市场行情有过之无不及。无纺布、熔喷布、耳带、鼻梁条等口罩原材料的需求每天都在倍数级增长。熔喷布从2万涨到70万,鼻梁拖涨10倍,耳带15倍,人工20倍,机器涨价10倍,机修师傅涨价50倍……


  随着疫情结束,庞大的产能因为市场需求的断崖式下跌而陷入困顿:投资无法回收、工人辞退、设备和原材料贱卖,这一地鸡毛为抗疫战争平添了一笔沉重的负担。


  二、管控调拨


  2019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迅速打响。党和政府汇集全国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抗击疫情,所有的口罩生产企业第一时间接到全力保障第一线的生产任务,经销企业的库存也很快销售一空,一面是政府的管控,一面是经销商的订单,企业全款等货上门提货成为一时现象。然而,世事终难两全,有相当一部分品牌企业因为供货原因失去了代理商的拥泵。


  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疫情防护的各个区域都存在着大量的缺口。疫情发生后,各厂家都面临员工短缺,技术工无法及时到岗,原料供应不足等各种问题。


  上岗工人不足,人手不足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恰好赶上春节长假,绝大多数企业运转处于停滞和半停滞中。中科贝思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当时一线生产工人不足,虽已在初二召回部分放假员工,但来自湖北及其他外地的工人暂时无法到岗。为保证产量,口罩生产企业克服了重重困难。


  发货难、发货贵,口罩紧缺的状况,与政府统一调配产能也有关系,资源相对紧缺情况下,优先保证一线医护人员和疫情严重地区供给。据某口罩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口罩90%由地方政府统一采购,主要满足最需要的群体,这种特殊时期的供货方式大大减少了市场供应量。而由企业自行调配的产能则面临物流不畅的困难。很多企业表示,由于春节假期和疫情,大部分物流公司都停业了,只有顺丰还能发货,但留下来的人也很少,而且很难像平时一样那么快。此外,发货的价格也在上涨,比如顺丰标快,每箱口罩重量在20公斤上下,运费却升至2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


  原材料告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让防护产品生产企业受到制约的还是原材料的短缺。而伴随原材料紧缺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口罩产品不涨价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都在“亏本生产”,但最让企业头疼的还不是上涨的价格。“原材料价格贵一点我们都能接受,突发疫情,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各类生产防护产品和消毒产品的原材料、甚至包装材料不准卖给外省生产商,无法顺畅的流通,原来顺畅的产业供应链被打断,生产和供应效率大大降低,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欧洁科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笔者表示。该负责人说,以口罩为例,公司生产的口罩外包装均来自浙江省外地区,由于外省对原材料的跨省管控,现在公司口罩产品包装纸箱缺口10万个,消毒液产品缺口多达50万个,导致产品无法对外发货。除了包装,口罩挂耳带材料、消毒液容器瓶子、酒精原料等等都面临类似问题。


  合作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环境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现在的工业体系下,没有任何公司是可以自己完成一个产业链的,必然有上下游配套企业。所以,特殊时期互相理解,建立稳健的合作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1606101329725884.jpg


  三、扩增产能


  疫情期间,原有的生产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增扩产能,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原本没有口罩生产线,防护服生产线的企业开始转产,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在疫情时接到通知,临时增加口罩生产、防护服生产。


  在这场与病毒的抗争中,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调动了所有资源,然而,很多企业面临着疫情结束后何去何从的问题。笔者调查了解到,有一部分企业在疫情结束后,持续得到支持,在原有生产基础上扩大厂房建设,延伸生产线上下游,完善企业基础设施,体量扩大,为国产品牌的高质量崛起奠定了基础。也有相当一部分在疫情前已经略显吃力的中小型企业,虽然在疫情期间销量翻番,但是由于入局者多,市场的饱和、缺乏原始客户积累,导致后续乏力。


  四、展会


  国内疫情稳定后,整个PPE行业开始复工,随着而来的是各城市相继召开的应急防疫物资展,同一时期多个应急展开幕的现象层出不穷。


  劳保用品行业的专业展会近年来也有增多的趋势,影响力相对较大的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是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劳动保护用品行业国家级大型国际性展览会,每年分春、秋两届举办,春季会固定在上海,秋季会为全国巡回展。自1966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100届。单届参展企业超过1500家、展示面积超过70000平方米、专业观众人数超过30000人,是行业首屈一指的大型贸易、交流、沟通平台。


  2021年4月14—16日,100plus 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暨2021中国国际职业安全及防疫物资博览会即将华丽登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作为本届展会的题中之义,“plus”代表的是:更全面的展览范围、更具科技含量的产品、更权威的行业风向、更有看头的展会。


fc26662d-db04-4264-9922-adab06b20254.jpg


  五、丁腈手套


  丁腈手套价格上涨始于首次发现冠状病毒时。为了遏制其蔓延,封锁于2月开始。一次性丁腈手套成为了短缺的物资,中国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丁腈手套,这些手套广泛用于餐饮业和医用。随着工厂长时间关闭,丁腈手套的生产实际上停止了。当工厂恢复生产线时,增产速度一直很慢,刚开始许多此类丁腈手套正在中国境内销售,从而限制了出口,一些国外的采购商想从中国购买大量的一次性丁腈手套,可是中国的工厂早已把订单排的满满的了,他们只能把价格提高让工厂给自己提前排单或者插单,从而导致丁腈手套的价格上涨。


  我们预计手套市场很难在2021年恢复正常,美国和其他经济体的重新开放可能会使短缺状况进一步恶化,因为由于人们日益关注卫生和安全以及在医疗保健和食品服务中使用丁腈手套的增加,这将创造更多的需求。丁腈手套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马来西亚橡胶手套制造商协会数据,马来西亚是全球主要的一次性手套出口国之一,全球医用手套近2/3由马来西亚生产商供应,丁腈手套公司占全球市场1/4份额。马来西亚宣布关闭大部分丁腈手套工厂,其关闭产能占全球11%,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已经陆续开建丁腈手套生产线,尚不明朗的全球疫情、庞大的市场缺口是否能继口罩之后成为下一波风口犹未可知。


  六、荣誉


  疫情稳定后,在疫情当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各相关产业链企业获颁殊荣,正是由于这些企业的道义担当和出色表现,让PPE产业获得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先后荣获杭州市五一劳动节奖状、荣获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董事长林锦祥被评为风云浙商30强……

  林锦祥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以三倍工资召回员工进行口罩生产并紧急调整生产线,日产量从2万只提升至100余万只,100%完成了国家的调拨任务。抗疫期间,还帮助许多企业转产口罩行业,组织人员先后在省、市平台免费培训产品工艺、质量管控培训讲解,派出公司主要技术团队700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工艺难点。


  荆州思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特种呼吸防护装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作为湖北企业,思创公司供应保障湖北省军委、湖北武警总队、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工信部、湖北省防疫指挥部的调拨,同时参与外交部国际援助,为全球20余个国家提供了防护口罩,得到一致好评。2020年5月思创产品入列国家商务部出口白名单。2020年9月,荆州思创被授予“荆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天津市卓锐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获得青年集体称号、河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做市场时,我们是竞争对手。国家有难,人民有需要时,我们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兄弟连”。


1603328986950889.jpg


  七、大应急产业


  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电法国总统马克龙,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理念。呼吁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近年来,应急产业在中国迎来高速发展期。发展应急产业,既能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满足社会各方面不断增长的应急产品和服务需求,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又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相关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许多地方把应急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涉及应急救援和处置技术研发、应急装备制造、检测与预警、应急抢险服务等许多领域。随着公共安全应急需求越来越受重视,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出台,社会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达前所未有的态势,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应急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产值达到近万亿规模。


  对一个国家而言,防灾减灾、“未雨绸缪”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2018年国内应急产业市场销售产品总值达到7532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20.86%。据统计,2019年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55万亿元。在国家政策支持、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新基建”等大环境下,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概念正加速与应急产业融合,新一代智能化、无人化应急产品将逐步替代传统应急产品,未来产业内竞争将逐渐加剧。作为大应急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PPE产业表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据相关统计,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口罩出口量达到1790亿只,防护服17.3亿件……虽遇寒冬,但此刻只是一个节点,PPE产业未来可期。


  八、规范标准


  近年来,PPE产业标准遍地开花。2019年12月31日,《普通防护口罩》团体标准(T/CTCA 7-2019)正式发布、2020年4月23日,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口罩用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T/JSFZXH001-2020)正式发布,2020年5月6日,全球首个儿童口罩标准GB/T 38880-2020《儿童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发布并实施,2020年7月1日,GB 2626-2019正式实施,2020年12月8日,《劳动防护用品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2019年6月4日至5日,由中科国联劳动防护技术研究院主办的2019劳动防护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汇集了400余名涵盖生产、经营、终端使用及检测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嘉宾参会。


  本届论坛最大的一项成果,就是由华夏认证中心正式向全球发布我国个体防护装备领域志愿性认证——SINOPPE认证,这是我国在个体防护装备领域第一个与美国UL认证机构签署认证互认协议的产品认证,对于促进我国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发展,提升劳动防护用品质量,保护亿万劳动者生命安全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认证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巨大的市场,国内与国际标准互通、认证互认是大势所趋,通过认证,逐步提升中国个体防护装备制造、经营、配备等环节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的科技创新水平,向“创造大国、安全大国”迈进。


  九、后疫情时代


  2020年8月,浙江省劳保用品行业专家组第六次活动在徐州召开,本次活动聚焦“后疫情时代口罩趋势展望 塑造品牌质量新高度”这一前沿热点,聚焦高效熔喷、品牌建设、线上展示等话题,邀请行业专家、检测中心、厂商代表、媒体平台等各领域代表,线上线下、深入浅出,研判行业当下与未来,思考与展望未来行业新变局,助力企业放眼长远,最终实现持续化经营,坚定行业信心。


  2020年11月28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青年企业家沙龙在柳州召开,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青年工作委员会再一次吹响集结号,将这群PPE行业的优秀青年召集在一起,探索后疫情时代,中国PPE行业的破局之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出了一道加试题,我们一边抓全面抗疫,一边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和恢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经济增速已经由负转正。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我们现在的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一些挑战,需要依靠创新力来提升,需要长期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包括扩大内需,包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因为现在看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挑战,这种经济发展的压力会长期存在,所以如何应对这些长期的压力,也是我们必须重点考虑的。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规模、齐全的产业门类等,是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坚实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十、培训


  近年来,江苏国健检测中心聚焦标准宣贯、一物一码等工作,加快推进行业专业技能培养,搭建技术传承平台,切实拓宽PPE行业发展的思路。 2019年,检测中心引入PPE防护知识培训的概念,着力打造了新的培训厅,让参加学习的学员进行全方位的现场体验,既有课堂教学,又有现场观摩教学,内容针对性强,还安排关于行业标准以及检测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感官和直观体会加深感触,从而达到培训目的。


  “就行业从业人员来讲,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通过系统培训,把发展的视野拓宽,让他们知道该怎么抓发展、问题来了之后该如何解决、产品线该如何规划,才能增强他们在行业深耕细作的信心。”江苏国健检测中心陆冰说。


  据了解,江苏国健检测中心在组织的各项培训中,坚持“聚焦目标提技能、边训边改重实效、学用结合有特色”的原则,把培训实效和学用转化作为培训工作重中之重,做到边培训、边总结、边提升,切实增强培训课程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检测中心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员学用结合,把所学转化到具体工作中,打破常规式培训模式,向现场要提升、向学习要经验,在提升中战胜困难,在学习中破解难题,为PPE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助力!


培训.jpg




f61a91a2984cb6482df11051aebc4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