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鞋服、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工艺制品和食品饮料五大传统产业以量取胜的优势不复存在,泉州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打造新的市场竞争力,凭借领先的技术拓展市场

  纺织鞋服、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工艺制品和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曾经是主导泉州经济的“五朵金花”。泉州市市长朱明说,当前和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传统产业仍然是泉州的“看家宝”,但过去那种以量取胜的传统优势已不复存在。目前泉州受到土地、水、电等资源能源约束日益凸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迫在眉睫,急需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逐步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面对传统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石狮、晋江、南安、丰泽等地纷纷通过自主创新打造新的市场竞争力,凭借领先的技术拓展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孕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创造出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知名品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推动创新的政策体系。全市现有各类企业2万多家,其中不乏“创新型”企业。这个著名的“品牌之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1件、中国名牌产品24项、中国出口名牌2项、国家免检产品88项、福建省省级品牌278项,获得了“中国鞋都”、“世界茄克之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等14项“国字号”区域品牌。1985年创办的恒安纸业公司,从建厂之初便注重创立自己的品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产品,通过不断的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作为旅游鞋国家产品标准起草修订者之一的安踏集团近年来每年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达2000万元,公司在北京、广州等地建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到目前为止,已独创了“芯技术”等国家级专利37项。在打造“品牌之都”这个战略举措中,晋江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功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管理、品牌、营销创新,促使晋江制造向晋江品牌、晋江创造飞跃。

  研发和人才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双轮。晋江市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建立各种检测中心和技术中心,先后建成了福建省鞋服质量检测中心、国家鞋类检测中心、国家级鞋类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伞具拉链质量检测中心等四个中心,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21家、泉州市级9家,拥有各种先进生产设备2万多台(套),全市每年投入技改和研发的资金达4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通过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建成了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市里每年都组织一批当地企业家到北京参加“北大—清华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等系列活动,对于提升企业主的自主创新意识和企业创新能力多有裨益。2007年,晋江市委、市政府共兑现扶持奖励企业资金13655万元,用于扶持和奖励那些年度纳税超千万元企业、“亩产论英雄”先行企业以及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品牌领先的企业。对企业而言,它们更乐于把这些荣誉视作政府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认可,那些获奖的匾额常常被摆放在企业最显眼的位置。政府的这种扶持奖励措施在企业中发挥了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石狮是闽派服装的发源地和集散地,纺织服装业发展历史悠久。经过20多年的“加钢淬火”,如今的石狮已实现从传统产品交易集散地和制造基地向产品标准和时尚策源地的转变,成为闽派服装的中心城市、中国服装(000902,股吧)品牌推动城市、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基地和中国服装重要跨国采购基地。其特色在于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缝制、辅料生产、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明显的产业竞争优势。近年随着一批大型纺织服装上游项目相继进驻石狮,如总投资22.38亿元的PTA、总投资12亿元的协盛协丰5万锭纺织等项目,石狮纺织服装产业加快了向上游的延伸,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石狮纺织服装作为一个已有20余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产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竞争力,是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目标。几年来,石狮与国内外业界权威、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和福建省布料同业商会三大纺织机构共同在石狮设立办事处,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从政策导向、贸易推广、信息服务到国际面料及流行趋势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咨询及服务,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资讯实现同步。纺织服装机械、服装设计、服装面料、清洁生产及电子信息等五大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为提高,一些产品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环利粉”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项目,“仿天丝”、“仿麂皮”、“100根/排细胶针”、PU“复合面料”等产品成为国内领先,纽扣的机台和工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丰泽区是泉州中心市区功能配套比较完善的一个现代化新城区。多年来,以纺织服装、包袋制鞋、树脂工艺、机械制造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构成了丰泽区工业经济的主体,这样的产业结构与丰泽区建设现代化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存在着显见的矛盾。从2005年开始,丰泽区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传统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取得显著成效。奎生树脂公司是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树脂工艺厂家,近几年受原材料涨价、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变化以及环保标准提高的影响,面临一些生产困难,产业转型势在必行。2007年,奎生公司注册成立了奎星电子科技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标准厂房用于发展太阳能科技,同时还把太阳能技术运用在树脂工艺研发中,促进树脂工艺的升级换代。到年底,原奎生树脂公司80%的产品都将“嫁接”到太阳能电子,届时太阳能技术将成为产品的核心技术,树脂则成为附属材料。

  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丰泽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开始越走越宽广,众多企业加入转型升级的行列,如福建烟草机械有限公司从2007年开始与厦门大学牵手,投入数千万元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国内知名专业生产路面机械的南方路机公司也开始向机电一体化方向迈进。2007年,这个区的以太信息科技工程公司承担的“开放式汽车配件公共数据交换平台”项目、斯达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纳米防霉无甲醛固体胶”项目、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LB—300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项目由于完全由自主研制开发而获得福建省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资助。在泉州市科技局确认的19家首批泉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丰泽区就占全市的25%。

  说到“中国石雕之乡”惠安县,人们自然会想起精雕细刻的石头。给源远流长的惠安雕艺注入现代元素和活力,是惠安石雕业近年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惠安多家雕艺企业与20多所中外艺术院校的雕刻艺术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不仅使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更带动了当地石雕产业的快速升级。通过合作,惠安雕艺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振兴。目前,全县拥有石雕石材工艺企业1300多家,已经形成包括雕艺业、石材机械制造业、金刚石锯片加工业、木制品包装业、建材磨料磨具业、建筑装饰业、配套维修服务业等在内的完善的产业集群。2007年实现石雕工艺产值10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据中国石材协会数字显示,惠安县石雕石材制品出口额占国内石材出口总量的43%,名列同行业前茅。

  南安是我国主要的石材加工、贸易基地及水暖阀门器材生产基地。近年来南安石材产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去年成功引进了国家石材质量检测试验中心福建工作站,为抢占石材行业技术标准话语权奠定了基础。在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为了解决石材生产中带来的石粉、碎石、废料问题,南安的企业与同济大学“联姻”组建了技术开发中心,经过攻关成功实现变废为宝,由石粉制成的天然石漆和轻质硅酸盐混凝土砌块等两种新型产品已批量生产。去年10月,总投资2.69亿元的国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奠基,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接纳转化石粉30万至50万吨,将有效解决石材下脚料的出路问题。

  水暖器材也是南安的一个重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南安水暖已经走出早年家庭作坊式、前店后厂式的经营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厂房。由九牧集团牵头并落户在中国水暖城的全国厨卫五金分技术委员会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技术标准机构,而由福建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自行建造的质量技术检测中心日前获得“中国国家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认可,升级为国家级检测中心。目前,以仑苍镇为中心的南安市水暖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潜力最大、配套最为完整、水暖名牌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所涉产品从家庭用的快开小龙头到大型的工业阀门,从小小的卫浴配件到大型卫浴机械,多达3000多个品种、2万多种规格。去年,南安市水暖产业集群产值超过50亿元。这其中,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所作的贡献最为显著。

  如今在南安,企业创新意识强烈,政府亦因势利导提供多种政策支持。对于企业引进的创新型、科技型项目,政府各部门都采取跟踪管理的办法给予配合和呼应,及时协调项目转化过程中的问题,完善项目服务制度,对项目的用地、资金、人才、用工、用电、用水等问题优先考虑、优先办理。近年来累计有32个项目获得省、市1000余万元资金扶持。

 

 

(中国劳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