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朋友圈里“那年18岁”的沦陷式刷屏和娱乐圈果不其然掀起的一波全民八卦,2017年挥一挥手,大模大样的走了。

2018年鼓舞小编的是习大大谈十九大绘就的美好蓝图时说的一句话:“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你呢?

过去的一年里,劳保行业经历了原材料暴涨带来的巨大冲击,顶住了环保政策趋严带来的重重压力,尽管未来环保问题将更加严峻,人工智能也将接踵而来,劳保人的2018年,注定不会太轻松,但是我们始终心怀希望,因为仍有梦想。2018年,有哪些趋势正在或者仍将影响整个劳保行业的发展进程,小编与您一起分享。

环保政策趋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焉知非福

实施较严格的环保政策以来,人们最大的感受是看到蓝天的频率高了。往小了说,环保对空气质量好,对人们的健康好,往大了说,环保是让地球更好,更宜居。人类进步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连空气和水都要被牺牲掉的话,那么发展的意义何在?

环保政策对业内企业或多或少都造成了影响,而很早就有环保意识且斥资千万安装了DMF环保设备的上海纳美鞋业有限公司却没有受到影响,订单不降反增。纳美的这套环保设备将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废弃物经过处理再二次利用,整个工厂内部环境,工人的安全健康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而没有在政策收紧之前做好整改措施的企业在这场环保风暴中“饱受折磨”,轻则停产,重则关厂,还有一部分战战兢兢生产的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场风波背后,我们听到了不满和讨伐,也听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劳保人认为,环保政策的实施和趋严是大势所趋,劳保用品行业首先是制造业,尤其是手套浸胶、安全帽生产等环节的高污染工序都对工人健康和生产环境有一定的危害。环保政策对企业严格要求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对地球生存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协会企业完善标准规范成主流 制造之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无论是团体标准还是企业标准,都是行业高度自律的体现,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严于国家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或企业标准,既推动了行业发展,也为行业标准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2016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就将团体标准的建设纳入工作日程,2017年在山西太原召开的专家委员会年会,邀请了来自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的专家。集合行业专家之力,做好劳保行业的标准工作,肩负起行业赋予的责任,发挥专家组作用,为行业标准的进步和完善共同献计献策是协会和成员单位最迫切的心愿。

电子商务时代劳保界潮流涌动 破冰前行

无论是各大劳保企业争相组建互联网营销团队,还是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及慧聪网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劳保行业+大数据建设”专家研讨会,都是这个经历过无数风雨却依然朝气蓬勃的行业迈向新征程的种种尝试,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群有责任、有担当的行业组织和劳保人,劳保行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才能迅速调整发展方向,并独树一帜的建立了劳保行业自己的发展体系和脉络,走出了劳保人的互联网步调。

尽管,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劳保人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困难,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希望集合更多的力量,为劳保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更好的发展提供思路。西安皮皮易郭子纲总经理在第十四届劳保行业企业家沙龙上的分享让我钦佩:劳保行业大数据应用项目的发展任重道远,首先大数据以往都是面对个人,用户在使用各种软件时无形中大数据已经收集到很多信息并加以分析,劳保用品行业因其特殊性,面对的可能是企业,可能是采购,也可能是使用者个人,大数据启动收集企业信息的重要一环阻力颇大,但劳保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接轨是大势所趋,劳保行业企业必须在这一方面投注一些精力和目光,这不仅利于产业发展,也对企业发展大有裨益。

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启动的“全国劳保行业大数据应用项目”,仅仅是中国劳保用品行业大数据“共商、共建、共享”工作的开端,衷心的希望在行业新事物每一步向前推进的道路上,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为劳保行业新的明天尽一份力。

平台助力企业打造民族品牌 曙光初现

世界上获得长足发展的企业,无一不是走品牌化路线。从产品生产、创新和运营方面做到极致,成为用户心中的首选品牌。品牌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

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热词。习近平主席在河南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表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关于领导干部“配车问题”发表的内部讲话》时表示“要坐自主品牌的车”。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我国品牌发展正面临窘境:实体经济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我国自有品牌排名世界前一百的,只有华为一个。

我国是制造业强国,但大国寡品一词正是对中国品牌的形象概括。

中国企业制造能力很强,但由于长期处于代工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意识。造成了高创造、低创新的情况。另外,由于很多企业家是机会主义者,贪图眼前利益、不注重品牌建设,不少前景很好的企业在发展当中就被国外品牌收购。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相对于低价,人们更注重品质和品牌。未来的劳保用品,要在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更要立足于精工、创新,多方位的开展强势品牌建设。

作为劳保行业新媒体平台,我们有幸见证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也作为行业一员深切的感受到劳保行业企业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视与日俱增。我们期盼,假以时日,劳保人锐意进取、坚持创新,终会将“中国制造”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中国劳保网编辑 时忆冰)

原创声明:本文为中国劳保网编辑原创文章,本网站享有独家版权,如须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站和作者。


纳美.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