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就要到了,这个被称为“剁手节”的日子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的盛大节日。盛况背后是电商的蓬勃发展,在这个大潮中,潍坊勇立潮头,通过电子商务激活经济创新发展的无穷动力。为此,本报特推出“潍坊电商之路”系列报道,从我市“淘宝村”的发展、农产品电商、跨境电商、物流配送、以及电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五方面全面了解潍坊电商发展历程及蓝图。

  “叮铃铃……”早上6时,周世龙的闹钟准时响了,他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头天晚上没及时回复的信息一股脑弹了出来。回复信息的间隙,他匆匆洗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双十一”临近,直线上升、催促不断的订单让他累并快乐着。周世龙所在的高密经济开发区张鲁寺村打造劳保用品聚集区,去年成为我市首个“淘宝村”,每天有两三万双劳保鞋从张鲁寺村及周边村庄发往全国各地。

  回村开起淘宝店,八年成为“劳保鞋王”

  11月3日,记者来到张鲁寺村发现,“马不停蹄”是这里的生活常态。村民不是忙网上接单,就是忙着送货,还有的忙着加工生产。

  曾经,张鲁寺村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在电子商务带动下,目前该村集材料、设计、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已形成。2016年10月,阿里研究院发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山东共有108个“淘宝村”,张鲁寺村就是其中一个,这也是潍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淘宝村”。

  记者见到了周世龙和他的劳保用品公司。他的办公桌上五六台电脑在同时工作。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前一天的各项数据,如成交额、成交量等,做到心中有数。从一个人的淘宝店到四五十人的规模,销量从最初的每天几双到现在每天六七千双,年销售额从几万到现在的五千万,业绩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劳保鞋网售第一名,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劳保鞋王”的周世龙用了近8年。

  1987年出生的周世龙曾在济南学习期间做过一年的淘宝店,回老家张鲁寺村后,2009年8月,他把自己挣的钱全投进去,开始了“劳保网销生涯”,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网店刚起步时,生意并不好,一天只发几双鞋,多的时候也就十几双。那时村里只有申通快递,需要发别的快递得到胶州或高密市区发。周世龙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坚持了一年多,网店终于得到顾客认可,销售额也不断增长。

  “淘宝村”成长记

  每天有两三万双劳保鞋销往全国各地

  尝到甜头的周世龙全身心投入到网店运营中,后来成立了公司,到现在员工已有40多人。他在村里盖了一栋三层的办公楼,还有几间大仓库,从村道上望去,特别显眼。

  与周世龙命运一起发生转折的,是整个张鲁寺村。高密是中国劳保用品生产基地,张鲁寺村是位于高密东部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不大,共有200多户人,村民从事劳保鞋产业已有近40年的时间了。“张鲁寺村一直以农业和传统劳保鞋加工销售为主,生产方式粗放。”说起十年前的张鲁寺村,张鲁社区党委书记刘华感慨颇深,当时的劳保鞋生产加工以家庭式小作坊为主,年轻一代纷纷外出打工。而今因为电商,一切都变了。

  刘华回忆道,“周世龙开网店挣了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一时间,“开网店”成为村民追逐的目标。这个坚守了近40年传统劳保鞋加工销售的小村庄,借助“淘宝网”这个电商平台迅速升级转型。目前,张鲁寺村及周边村庄成一定规模的网店达80多家,其中,每天销量在两三千双以上的就有近十家。年轻人纷纷“回巢”,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村开淘宝店。

  村里的网店不管大小都很忙。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两三万双劳保鞋从张鲁寺村及周边村发往全国各地。据周世龙介绍,当地生产的劳保鞋有三分之一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的,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

  电商平台带动了当地至少五万人就业创业

  2016年10月29日,在第四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张鲁寺村正式被阿里巴巴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目前淘宝网上80%以上的劳保鞋店,不论所在地是哪里,都是张鲁寺村或附近村的村民开的。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要来了,提前准备库存要比平时多10倍。”周世龙说,去年他的网店售鞋80万双,仅“双十一”当天就卖出5万双。为了备战今年“双十一”,他们从九月就开始准备……电商的几个大日子成了他们工作生活的“指挥棒”。

  记者跟随周世龙来到当地的山东顺强鞋业有限公司,偌大的厂区内,工人们正在机器前忙着自己的工序。“七八条流水线,每天生产6000多双劳保鞋。”公司负责人荆秀秀说。

  刘华表示,如今社区生产劳保鞋的厂家就有上百家,像顺强鞋业这种拥有多条流水线、几千名员工的成规模的鞋厂也有20多家。

  除网销和生产劳保鞋,部分村民还转行干起了快递员。用该村村支部书记楚尊圣的话说,就是“村里夫妻至少有一人从事劳保鞋产业”。电商带动了当地至少五万人就业创业。

  电商不仅让村民增收,生活方式也有大变化

  因为电商兴起,张鲁寺村村民感受到的是最实实在在的变化,电商给村民打开了一片新世界,不仅带动就业,增加收入,物质生活好了,精神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村里走一遭,你会发现家家盖起了新房、买上了汽车。”刘华说,发展较好的电商一年收益3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就连车间里的普通工人的收入水平都得到很大改善。47岁的村民王延旭在当地一家鞋厂负责制鞋套帮三年了,之前他是一名木工,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现在每月工资至少三四千元,比以前强多了。

  与普通农村相比,淘宝村的一大特点就是村民收入更高而且习惯网上购物。记者发现,张鲁寺村村民在生活方式、穿着打扮上更加时尚,村民们越来越习惯网购。

  走在村道上,到处都是快递公司收货和送货的人,老人骑着三轮车去交货,小孩帮父母在网上接单。当小孩子在网上打出“亲”的字样时,你一定不要诧异,这非常普遍。

  发展

  成立协会,帮助电商小企业抱团发展

  忙碌之余,当地人也在考虑如何抱团发展、搏击市场。刘华认为,虽然张鲁寺村电商发展一片红火,但是规模大的不多,多数电商小企业处于各自为战的零散状态,市场缺乏统一标准管理,因而生产销售的劳保鞋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

  在周世龙的办公室里挂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高密市安全防护用品互联网交易协会会长”,这个协会是2016年底成立的。“成立协会,张鲁寺村的电商抱团发展,以大带小,互相扶持,可以减少不良竞争。”周世龙表示,利用协会平台,对内可进行资源整合和人力培训,规范网销行为、统一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对外可形成一个强势的“话语平台”,跟物流、电信、原材料供应商等谈判获得低价。张鲁寺村的电商们已开始思考自己经营模式的缺陷,试图从“游击战”转型“集团军作战”。

  协会成立一年多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及时通知行业内重大变更信息,定期从北京等大城市聘请专业老师来讲课。村里还成立了高密经济开发区大学生创业电商平台,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舞台,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

  欲申请“淘宝镇”,形成连片发展态势

  在张鲁寺村的带动影响下,周边村的电商发展也非常迅速。“淘宝村”村民不仅仅局限在张鲁寺村,在高密乃至全国,都有村民开设的网店。按照阿里巴巴要求,当一个镇、乡或街道符合“淘宝村”标准的行政村大于等于3个时,就可申请为“淘宝镇”,这是在“淘宝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现象。下一步,当地打算申请“淘宝镇”,让“淘宝村”形成连片发展态势。

  记者从高密经济开发区了解到,目前,该区已形成安防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劳保手套和劳保鞋为主的两大产品体系,并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安防用品生产基地,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3亿。为进一步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安防产业基地、安防产品及原材料的交易集散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经济开发区正积极规划建设安防用品产业园,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入驻企业80家。

  ◎新闻延伸

  七个电商示范村

  特色产业逐个瞧

  近年来,我市抢抓互联网发展新机遇,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约2410亿元,位列青岛(5245亿)、济南(4742亿)、临沂(2450亿)之后,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31%。2017年上半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500亿元,同比增长25%。

  目前,我市共有7个行政村被首批认定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村,分别是:青州市黄楼街道迟家村、寿光市侯镇草碾子村、寿光市双王城经济区寇家坞四村、寿光市文家街道桑家村、临朐县山旺镇和庄村、临朐县城关街道东郡村、昌邑市卜庄镇高家村。

  7个电子商务示范村各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其中,昌邑市卜庄镇高家村主要从事草编工艺;临朐县山旺镇和庄村的小米是当地一绝;青州市黄楼街道迟家村和寿光市侯镇草碾村都是凭借其花卉产业打入电商示范村行列的;寿光市双王城经济区寇家坞四村、文家街道桑家村都以蔬菜花卉苗木为主打特色;临朐县城关街道东郡村以奇石闻名。A04-A05版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大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