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媒关注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西方制造商须负起环保责任
参考消息网10月22日报道英媒称,三个月前,中国政府决定禁止进口24种废料,以打击“洋垃圾”的问题。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20日报道,此前,中国的废料回收公司每年都从其他国家进口上百万公吨的废物,作循环再造之用。国际再生局估计,中国去年从欧洲、日本和美国进口了730万公吨废料胶和2700万吨废纸。美国废料回收业协会主席威纳透露,当地有约15.5万名工人从事直接与将废料出口到中国有关的工作,平均工资7.6万美元,向美国各级政府缴纳超过30亿美元税款。他指,如果中国真的要禁止入口这些“洋垃圾”,将对回收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报道称,在中国眼中,禁止进口洋垃圾的原因很简单:环境污染。中国向世贸提交的文件直指,进口的废料中有大量“肮脏、甚至有害的废物”混在可用作原材料的固体废物中,严重污染中国的环境。英国回收商RPC外务主席巴克斯特指,处理这些废物最便宜的方法,过去都是把它们都放进集装箱里去,运到工人薪金比较便宜的地方以人手处理。报道称,随着中国最迟在2018年落实禁令,英国的回收业已经去信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要求当局协助他们处理将会出现的垃圾堆积问题。伯德是英国一个地方政府回收业顾问委员会的主席,他认为即使中国不再从外地进口废料,英国还是可以将废料出口到其他地方,如印度等亚洲地区。但售价还是会有一点变动,这对地方政府来说始终是一个危机。报道称,在中国改革进口“洋垃圾”的政策后,回收业需要投放更多资金应对全球废弃物过剩的问题。对于英国一个地方政府回收业顾问委员会伯德来说,解决长期废物问题的责任必须遍及全球的产品供应链,特别是制造商。他说,一个特别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扩大生产者的责任。“这意味着生产者必须付出代价,才能确保他们正在制造的产品可以以有效和环保的成本效益方式处理。”
资料图片:汕头海关和陆丰公安、边防、打私、工商等部门在碣石镇捣毁一个走私进口旧服装储存窝点(3月3日摄)。新华社发英媒称中国禁进口“洋垃圾”为世界回收行业敲警钟参考消息网9月25日报道英媒称,中国决定从2017年年底禁止进口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可回收垃圾产品。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21日援引《泰晤士报》报道,中国的作法是在减少和清洁环境污染努力的一部分,无可厚非,但中国全面禁止从国外进口可回收性垃圾,将引起连锁反应并对全球产生巨大深远影响。报道称,首当其冲的是包装行业。据悉,国际上向中国出口的可回收的废品高达数百亿美元。报道称,这些产品包括在家里回收的,之后由地方政府收走的塑料瓶、废纸、纸盒、打包用的聚乙烯、PVC等等。总部在布鲁塞尔的国际回收再利用局的布鲁奈特说,中国的这一禁令将会影响全球经济。报道称,中国禁止进口海外回收垃圾可能与加强国内环保措施有关。同时,北京政府担心中国的环境恶化以及公众健康等。此外,随着中国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内的回收也在增加,因此当局希望能更多地利用国内的回收资源,而非依赖进口的回收废品。布鲁奈特则表示,中国的禁令也给全球的回收行业提出了一个挑战,他们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并通过投资新技术和垃圾分类提高回收废品的质量。一些人士认为,可以把中国的禁令视为敲响警钟,旨在让各国政府和回收行业行动起来,投资回收行业以及提高其竞争力,但这要花一定的时间。
资料图片:2016年11月17日,工作人员在深圳土洋码头搬运走私废旧衣物。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外媒:中国年底起不再进口24类“洋垃圾”减少环境污染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外媒称,中国从2017年底起将不再进口供循环使用的废塑料、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24类固体废物。受访学者认为,这个政策将减少中国的环境污染,同时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步入新的阶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21日报道,中国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7月20日上午在一项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18日已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了上述政策安排。郭敬说:“洋垃圾(进口固体废物)问题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在过去特定的发展阶段,一部分进口的原料固体废物对弥补中国国内资源短缺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如今这些进口的固体废物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污染了环境和损害民众健康。”报道称,中国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国目前进口的固体废物鱼龙混杂情况严重。他说:“西方处理这些物质的成本高,很多国家都有转移这些物质的动力,而中国国内不少不法商人为了牟利选择走私固体废物,这就造成很多有毒有害物质流入中国。”马军也指出,很多国内的循环利用企业的固体废物处理能力不足,又不按法规操作,结果造成二次污染。报道称,为了治理固体废物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2017年4月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大幅度减少固体废物的进口种类和数量。郭敬表示,环保部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先行将环境污染风险较高、民众反映十分强烈的24类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并且根据WTO有关透明度等要求进行通报。据报道,这24类固体废物分成四大类别: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废纺织原料。报道称,马军认为官方愿意施行禁令,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马军说:“中国以前不敢严格实施这样的禁止政策是因为发展模式比较粗放,消耗大量资源,对固体垃圾有需求。现在实施了说明中国的发展模式已有所调整,希望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不再以低成本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寻求经济增长。”中国环保部7月1日起也在国内启动了打击进口废物非法环境行为的专项行动。截至7月17日,已有1162家企业被调查,751家企业被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占总数的65%。报道称,马军认为官方的双管齐下管制措施能为固体废物问题的治理打下重要的基础,不过他也提醒:“一次性行动或阶段性清理是不够的,这个问题要进行常态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并通过增强信息的透明化来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和规范。”
南京海关查证走私废料。王晨晖摄中新网南京6月22日电(董彦杨颜慈)南京海关21日晚间通报一起固体废物“洋垃圾”走私案:该案共查证废粉末涂料6000余吨。其中,当场查扣900余吨,并扣押大量走私证据材料。今年年初,南京海关所属扬州海关缉私分局经调研发现:王某、许某有走私固体废物的重大嫌疑。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现查明:犯罪嫌疑人王某、许某自2015年以来,在韩国、日本等国大量收购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粉末涂料。为牟取暴利,心存侥幸,二人与青岛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梁某相勾结,绕道山东青岛,以苏州某化工有限公司作为货主单位,青岛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经营单位,采用伪报品名的手法,从青岛关区大量走私废粉末涂料。
南京海关查证走私废料。王晨晖摄经过充分的前期摸排,南京海关缉私警察于6月21日在扬州、苏州、南京、青岛、上海等地同时开展收网行动,一举破获一起特大洋垃圾走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在非法加工厂的生产现场,海关缉私警察发现,大量走私进境的废粉末涂料被随意堆放,因粉末颗粒小而轻,弥散在空气中,对工人们的健康产生很大危害。据了解,废粉末涂料,俗称“废粉”,是粉末涂料生产或喷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涂料、报废涂料。加工过程中,工人们简单将“废粉”过筛分拣,剔除出结块和其他杂质,这些分拣出的杂质、结块一旦随意倾倒,将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通报称,国内中小生产企业往往为谋取非法利益,将回收的、过期的超细颗粒,以及其他不合格的废粉末涂料与同种配方产品的原料混合,用以生产中低档的粉末涂料在国内市场销售,获取利润。根据我国规定的《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过期的和废弃的涂料”被明确为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此类走私行为触犯刑法,构成走私废物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