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安全帽,工人们缓步进入类似地铁闸机口的通道,帽子对准头顶的识别器停顿几秒钟,门禁自动放行。而大门正上方的电子屏上,工人的姓名、工种等信息就会显示出来。“只有上过施工安全课的工人才能通过这个门禁系统。”昨天,在轨交5号线车斜路站工地上,施工方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打造“智慧工地”、确保施工安全的数字化管理手段。

“轨交车站建设现场经常需要大型设备施工,各种工序比较复杂,再加上工人流动性大,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一直是个管理重点。”昨天,在施工现场,苏州轨交V-TS-12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李闯告诉记者,以往他们也采取过在进门处签到等方式实施管控,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去年,施工方引入数字化管理方式,在门禁中加入身份识别系统,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关键就在帽子里的芯片。”李闯指着安全帽,向记者展示了内部贴着的一块白色“卡片”。据他介绍,公司根据每个工人的姓名、工种、职业类别,为每人定制了一枚芯片,并放置在安全帽内。工人进工地之前,门禁会先“刷”安全帽上的芯片,一旦出现个人信息不符或安全教育缺课、考核不合格等情况,身份识别系统会发出警报,禁止入内。

记者注意到,在每顶安全帽的背面还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安全帽主人的信息立刻跳了出来。“这是我们为了防止工人借戴他人安全帽进场而采取的‘一人一码’管理”,李闯说,公司提前录入了工人姓名、头像、进场时间、教育考核情况、岗位工种、特种作业证书等信息,生成二维码后打印张贴在每名工人的安全帽后,他们每天都会扫码核查工人是否持证上岗,以便及时消除工人因换戴安全帽可能导致的隐患。


朝美口罩.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