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行业话语权”的途径,你能想到几种?
标准能够用来做什么?
企业源自市场需求,提出严于国家标准的意义在哪里?
标准是不是只有政府部门才能制定?
生意想做大?话语权得抓在手上......
“中国制造2025”在浙江生动地进行着实践。
先是浙江省发布“标准化+”行动计划旨在最大程度发挥“标准化+”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催化效应,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促进浙江省的产业迈向中高端。
不久之前,浙江省下发了第三批浙江制造标准制修订计划,浙江东亚手套有限公司的《聚氯乙烯防护手套》标准批准发布。温州旭美科技有限公司也于近日将《足部防护 电绝缘皮鞋》企业产品标准通过国家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这些制定的标准建立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基础上,将部分指标进行了提升。
浙江的劳保用品行业正乘着“标准化+”的东风,通过标准引领行业内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改造,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最终打造浙江制造品牌。
制定标准的意义
标准=权威=可靠=知名度:
1、有效地规避竞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
2、提高竞争门槛,提升整个行业的美誉度
率先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规范市场,一旦标准为市场所接受,企业就获得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也获得了到国内、国际市场攻城掠地的强大武器。
依靠浙江省“标准化+”的行动计划,由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不再那么大量耗费资源。
公司在标准提交过程中知名度可以提高,标榜自己为行标的制定者,在做业务过程中会占有有利地位。
行标一旦提交审核成功后,国家会在相应方面照顾行业领先者,作为对外交流的优先考虑。
在行标的制定中,必然会涉及到与行业内专家和政府人员之间的交流,对于公司来说是很宝贵的人际关系财富——温州旭美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制定的《足部防护 电绝缘皮鞋》标准来说,浙江省劳保行业的专家组成员将聚集温州共同探讨。
对于企业来说,一旦行标形成,国家就会推广。
标准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市场变化中能占有先机。虽然制定行标带来的利益不是明显可见,但是从行业整体发展和长远目光来看,确实是很有好处的。
掌握了标准,就如同掌握了行业制高点,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其所代表的不仅是可持续获得的利润,还意味着领先的地位和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巨大渗透力。在市场竞争中,有形的实力往往会通过无形的标准表现出来。 然而只有那些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某项先进技术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的企业才有资格制定标准。最终形成——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