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劳保用品爆款的策略
里斯在《品牌的起源》里说到,“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以品牌来表达;品类一旦消失,品牌也将消亡”。
企业初创,必然是选择一个生存机会更大,更容易出爆品的品类来打开市场。
一个企业,一款产品迅速占据市场,是机缘巧合,还是背后真逻辑可循?
1
|饱和度|
有品类无品牌就是机会
▼
CM朝美牌口罩从2003年“非典“开始,独家为北京小汤山医院;地坛医院;北京传染病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三零二 .三零九中日友好医院及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供应防“非典”口罩开始,防护口罩的市场即出现了一位龙头企业。
而在此之前,这个品类市场有增长,但没有足够份量深入人心的品牌出现。于是,CM朝美借势起飞。根据创始人的叙述,曾经也做过其他的各类生活用品,直到借助防护口罩的品类风口,企业价值产生了质的飞跃。
CM朝美、思创等等在这些品牌出现之前,这些品类在全国充斥着除国外品牌占据的剩余市场。
在这些品牌出现之前,剩余市场里仍旧拥有庞大顾客群体的状态,而品牌的建立就抓住了所在品类的大市场。
|策略一|
品类选择,是创业的第一战略。市场机会由品类带来,只有在大池塘中才能养大鱼,这就是品类选择的重要性。
2
|可复制程度|
产品标准化是发展前提
▼
口罩的层布用料在2009年以前,可能各不相同。但是防尘、防毒口罩并非层布越多越好。层布一多还影响呼吸的舒畅度。层布的与国际品牌一致的标准化,可能由于生产成本、原料供应等原因难以满足。
要竞争市场,就必须采用标准化生产工艺。减掉高成本、高风险的因素,才能保证产品的标准化。CM朝美在2009年产品通过检测标准GB2626-2006标准,为KN95级。在2010年公司引进德国熔喷不织布设备一台,自行制造口罩内层过滤材料。
四层防护用料逐步成为行业共识。生产工艺也迅速普及开来。由原先半手工生产,逐步各流程由生产流水自动控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保证。则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策略二|
从企业角度来看,产品不能实现标准化,影响产品的成品控制、正常运营和整体管理。对于立志于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更是必经之路。
3
|可扩张范围|
广普性更优
▼
无论是民用还是工业用防护口罩还是医用,口罩的使用可谓是涉及生活的点滴。非常容易打开市场,比如我们在平时尤其是冬天的雾霾日,时常看到“大学生卖口罩,日入万元”之类的消息。
有特色的品类要考虑顾客的接受程度,口罩外观上的创新,过滤材料上的创新等等,能够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这可能是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
又如思创一般,在面部贴合材料、外观造型上的创新。向传统口罩注入科技、时尚的概念。
|策略三|
在选品类时,一定不会选择特别冷门的品类,产品的欢迎度是选择一个品类的起步。品类长不大,企业就长不大,选择大于努力。任何人都能被接受的普遍性和接受度更宽更广。
4
|认知程度|
是否需要教育市场
▼
创新没有必要完全自创一个新品类,选择少见而又不会过于新奇的产品是明智之举。毕竟“凭空造的产品需要的教育市场成本太高”。品类选择上,要市场和消费者都听过甚至耳熟能详,但真正懂经的人并不多或者这个品类的竞争并不激烈。
如果选择做单品类,考虑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是否需要教育市场。
|策略四|
很多创业者认为,做一个全新品类,没有竞争对手、不必和别人抢地盘。但一个全新的品类既是机会又存在着风险,在一个全新的市场运营,需要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教育,这个成本是很大的。
5
|成本因素|
小而美、低成本是优势
▼
大型企业在未来更应也渐渐把目光转向单品的运作
专供线上产品,给实体市场以新鲜感、饥饿感。在线上销售或者预售更容易获得有效产品推广数据。分析数据反馈于单品成本、投入,以及市场需求。大牌企业关注更小、更细,是精细化发展的必要。
|策略五|
面对同质化严重,竞争也日益加剧,扩张越来越难做,而关注单品,降低成本低、注重投入产出,又迎合市场的趋势,投资回报周期也会缩短。即使出现问题,也能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