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7013869_42689400.jpg

  丰利镇环堤村17组的王桂芬,现年40岁。她创办的小型手套浸胶厂,不仅解决了当地10多名中老年妇女家门口就业的问题,也圆了她多年创业的梦想。

  年轻时候的王桂芬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家里经济较为困难,选择了外出打工,先后换了许多工作,都没有长久扎根下来,因为她有一个自己创业的梦想。2012年,她看到生猪行情比较好,她就回家建起了10间标准的猪舍,准备创业当“猪倌”。养过多年猪的父亲认为,生猪的行情不稳定,养殖风险大,不是创业的首选行业。望着建好的猪舍,她彷徨了,就四处打听创业项目的信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有一个办手套厂的朋友要新上自动化的手套浸胶线,手动的生产线要转让。在手套厂工作过的王桂芬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立即登门联系转让事宜,朋友以6万元的价格把设备转让给她,她如获至宝,着手开办自己的手套厂。

  没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没有厂房,就用养猪用的猪舍,房屋不够,把父亲养猪的猪舍也“征用”过来,通过两个月的准备,投资40万元,王桂芬的手套厂终于开工了。有了自己的工厂,王桂芬日夜为工厂操劳,白天四处跑业务,拉订单,晚上找工人,培训工人的技术。找来的10多位50--60岁的农村妇女有吃苦精神,但接受能力较差,她就手把手的教,直到教会为止。三个月的努力,工厂步入正轨,王桂芬并没有松气,她又花精力抓产品质量,利用原来朋友的关系,把有经验的师傅请过来,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几轮的培训,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赢得合作对象的信赖,订单也越来越多,生意也红火起来。

  创业的路没有止境,经过几年的生产,原来朋友转让的生产线老化,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产量。今年7月,王桂芬投入10万元,更新了生产线,满足了客户产量和质量的要求。说到今后的打算,王桂芬信心满满,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由来料加工向订单供应转移,增加烘干设备,解决靠天气生产的格局。在创业这条艰苦的道路上,王桂芬享受着创业的快乐。虽然她的工厂规模还很小,但是,她相信,工厂必将会越做越大,道路会越走越宽。


纳美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