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安全隐患 应从“人”防起
安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著名的《海恩法则》指出:任何不安全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安全最大的隐患就是人。每一次事故都是违章的必然,每一次违章,必是隐患埋下的祸根。因此,防患于未然,先应从“人”防起。只有解决好关于“人”的3大隐患,企业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提高防范意识,解决好“思想隐患”。在日常工作中,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隐患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里的麻木、对安全的漠视、对教训的置若罔闻。人的思想是隐患中的隐患,是对安全生产最大的威胁。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制度的缺失,而是人的安全防患意识淡薄。安全,关键在于重视,在于落实。通过什么落实?主要还得靠人。完善的制度、周密的措施、隐患的排查、监督与检查都要靠人,要靠大家真正投身到安全防患中去,只有人的安全意识上去了,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体现,安全才能真正有所“靠”。
被动接受上级检查,安全督察流于形式,检查一阵风,整改慢慢来……似乎一切都中规中矩,流程走完,万事大吉。安全天天抓,事故照样出,根源在于,没有解决好人的思想隐患。只有人人把安全防范意识自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每一项工作才能得到保证,每一项操作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企业才能真正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长城,事故才会真正从我们的身边远离。
所以,企业抓安全就要从抓员工的思想素质入手,让员工自觉防范事故、排查隐患,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规意识,通过认识上的疏导,提高其安全素养,安全生产就有了前提保障。
吸取血的教训,解决好“行为隐患”。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在电力生产工作中,凭经验办事、凭主观臆断、“没关系”、“无所谓”、“不怎么样”,凡此种种,都是行为隐患的体现,是造成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工作量小不用开票、停机状态不用做安措、“跳下来也不会有事”不系安全带、“蓝天白云”不戴安全帽、停了电就不验电、不挂接地线等,诸如此类,都是思想麻痹,对安全存有侥幸心理的体现。孰不知条条安规血写成,在安全生产上就应该“一是一、二是二”,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图省事,不能怕麻烦。
很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就是这样,钉是钉,铆是铆,来不得半点马虎,要环环相扣,步步到位。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只有用高度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平常的工作,行为隐患才会从每个人身上消除。
重视细节管理,解决好“经验隐患”。经验是相对的,事物的变化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前段时间通报的安全事故案例来看,无一不是因为不重视细节、违章、凭经验主观臆断引起的。
不论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还是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员工,造成事故的原因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小细节,用“经验”取代规章制度,殊不知安规是多少人用血的经验书写出来的。前人之鉴,后人之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要让自己的悲哀成为别人的经验积累与感叹。
安全生产中,我们要从一顶安全帽、一双绝缘鞋、一个漏电保护器、一套干燥的工作服和劳动工具规范开始,注重小细节,防患大风险。多想一想、多看一看、多问一句、多提醒一声,宁愿听骂声,也不愿听哭声,从细节入手,为我们的人身安全筑牢一道安全防线。
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每位职工的谨小慎微。让我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用耐心、细心和诚心,换取生产的安全运行。
版权声明: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 与本网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