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谨防盲目施救 加强有限空间系统防护
夏季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易发多发期。据统计,近5年间的6月3日至8日,建筑施工与工商贸其他领域共发生9起中毒窒息较大事故,其中8起发生在有限空间,其中7起存在企业职工施救不当的情况。2013年北京市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死亡事故5起,其中4起发生在6月至9月气温较高的时期。对此,专家提出——
为什么夏季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易发高发?工信部赛迪智库工业安全生产研究所所长高宏告诉记者,一方面,夏季来临,各行各业的施工量大,故障检修及计划检修较多;另一方面,夏季温度高、气压低,不利于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作业人员易产生疲劳感,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意愿不强,安全管控及有效操作环节易不到位。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新闻报道频繁见诸报端,各地也纷纷部署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
国家电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聘请专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技能培训工作,重点讲解有限空间作业规范、安全手续、现场安全管控等知识。
浙江省杭州市积极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凡是辖区工贸企业中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无论是企业经常使用、临时使用还是外协单位使用,均是整治对象。
上海市崇明县安监局分别在庙镇、港沿镇、中兴镇和县局机关召开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针对该县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特点和原因,强调了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了专项治理的步骤和方法。
宁夏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对200余名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今年,宁夏将有1200名有限空间特种作业人员得到免费培训。据悉,对有限空间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是宁夏10项民生计划和为民办30件实事中的内容,由自治区安监部门负责。
◆存在三大难点◆
盲目施救现象突出
统计显示,2013年工贸行业四成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在有限空间。
事实上,不仅今年,近年来几乎年年到了夏季,我国各地各行业各部门均出台措施,要求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防止有限空间作业及盲目施救导致的事故发生。
尽管措施不断加力、有关培训不断扩大范围,今年依旧有同类惨剧接连上演。
今年6月3日至8日,我国共发生生产安全较大事故7起,死亡24人。建筑施工领域发生较大事故2起,死亡7人,其中1起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6月5日7时,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田水电站(在建)2名施工人员在隧道内进行抽水作业时发生窒息事故,另1人前往查看时也发生窒息,造成3人死亡。
工商贸其他领域发生较大事故1起,死亡3人,该事故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6月5日18时30分,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蛋盘厂1名职工在清理纸浆池时中毒跌入纸浆池内,另3人在施救过程中也中毒掉入纸浆池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这些事故教训深刻,起初均因通风、检测、防护不力导致中毒窒息,之后均因施救不当导致事故由一般事故扩大为较大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此,高宏表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有三大难点:一是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于各行各业,且多存在于工商贸、农林领域,这些领域的行业监管较为薄弱,安全管理较松懈;二是有限空间作业涉及较多电焊等特种作业,提高了作业危险性;三是工程承包转包现象突出,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管理较难到位,容易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正是基于这三大难点,高宏表示:“有限空间作业属于危险性较高的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很严重。”据统计,2010至2013年,全国工贸行业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以上事故67起、死亡269人,分别占工贸行业较大以上事故的41.1%和39.9%。
对此,高宏提醒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广大企业及施工单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正处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易发高发期,一定要遵守审批作业程序、加强作业过程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环境千差万别◆
危险有害因素丛生
专家解释,有限空间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易引起缺氧等。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3年5月颁布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对有限空间的定义、识别,有限空间作业的培训教育、制度规程、作业环境评估和检测,作业过程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作了详细规定。
今年4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的通知》,着重从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进行确认、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逐条进行确认、大力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进一步督促工贸企业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遏制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
对此,高宏解释称,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尽管千差万别,但危险有害因素有一定的共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如有机物(生活垃圾、动植物等)的分解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硫化氢及甲烷,导致中毒或窒息。
空气中氧含量过低引起缺氧。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时,有限空间形成缺氧状态,极易导致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其他任何威胁生命和健康的因素,如淹溺、坍塌掩埋、触电、机械伤害、噪音、坠落、滑倒等。
此外,还包括灼伤与腐蚀、高温作业引起中暑;有的作业如电、气焊作业还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伤害等。
◆坚持一个原则◆
达到本质安全水平
专业人士建议,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系统防护。
金川集团公司涉及矿山、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工程建设等多个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频繁,且多为外包队伍作业,但近年来无一起事故发生。该公司安全环保部总经理赵千里告诉记者,该公司将有限空间作业作为致命性危险作业的一种,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将外包队伍作业与内部职工作业一视同仁,并将违反该原则未造成伤亡或造成轻伤者视作发生死亡事故进行严厉处罚,督促职工将正确作业方法由入脑入心到养成习惯。
赵千里表示,检测至关重要,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针对我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生于建筑施工及工商贸其他领域的实际,赵千里建议,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属于哪个行业领域,都应将有限空间作业视作一条“高压线”,施工人员人人知晓,并将其“通电”,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那么,具体而言,企业应提供怎样的作业环境和作业装备,作业人员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赵千里告诉记者,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在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必须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等,以及专用安全器具(安全灯具、防爆工具、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等)。
作业人员应了解和熟悉装备设施的使用要求和范围,并参加相关的培训,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赵千里提醒,作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积极开展自救,但万万不能盲目施救。实施救援时,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如果情况复杂,千万不要盲目施救,应积极联系有关应急救援部门。
此外,高宏建议,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对有限空间的监控及预处理水平,加强系统防护,减少事故发生。“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是一方面,在信息化应用日趋深入的今天,利用传感器及抽排设备等加强对有限空间的监控及预处理,并不是一件难事。”高宏举例称,“比如清理窨井时,如果有一个装备能够在作业人员打开井盖的同时,测量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自动实行抽排,使井下浓度达标,作业人员再下去作业就会更加安全。”
■知识链接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按其危险性及安全管理的要求,有限空间可以分为:
1.无许可有限空间,指不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
2.许可性有限空间,指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此种情况具有如下特点:空间内的气体具有危害性,空间内存在可能导致进入者身体受限的设备、设施,其他公认的严重的安全或健康风险。
许可性有限空间分为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上建(构)筑物三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各类塔器、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建(构)筑物,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建(构)物,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试验场所、烟道等。
本网郑重声明: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