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坎坷路,安全发展谱新篇。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作为江苏境内的第一大矿,担负着公司生产经营任务的半壁江山,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以及矿井系统老化,地质条件复杂、深部开采压力大等不利因素,众志成城,强化红线意识,严格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安全行为,安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走质量标准化之路

    这个矿努力克服系统老化、地质条件差、运输环节多等不利因素,结合矿井实际推行精细化管理,真正把质量标准化建设向采区、采掘工作面和工作岗位延伸始。坚持“安全、牢固、美观、节约、实用”的质量标准化原则,着力打造独具“姚桥特色”、适合矿井实际的朴素标准化工程,在现有的标准化亮点工程基础上,全面推行“人员操作程序化、施工作业流程化、质量监管常态化、管线吊挂线型化、设备管理责任化、材料码放定置化”的“六化”管理模式,煤巷队强化“五条线管理”,即:锚杆(索)一条线、电缆一条线、风水管路一条线、轨道一条线、皮带一条线;岩巷队重点抓好一次成巷和先喷后锚工作,保证光爆质量、锚杆外露率和直线度,增强动态达标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融入到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逐步把实践中有效的做法转变成标准、固化为制度,有效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

    走规范安全行为之路

    该矿始终坚持人性化的安全管理观,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包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党员安全联保、设立“安全红线”、手指口述、师徒结对传帮带等形式,使每个岗位上的职工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有效规范了职工安全行为。实行安全帽编号身份识别管理办法,在矿帽的两侧标清楚职工的单位编号和个人工号,作为全矿职工下井的长久身份证,起到了良好的监督、警示和约束作用,有效减少和遏制了“三违”现象的发生。组织拍摄职工行为规范示范片,在区队班前会和电视大屏上轮流播放,让职工知道怎样操作是正确的,怎样操作是错误的,逐步纠正部分职工的不规范行为;开设安全技术“大讲堂”,组织从事多年采掘一线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采掘区队长和跟班队长,定期对采掘一线职工进行专业知识讲课,提高职工现场操作技能和自保互保能力。

    走科技兴安之路

    该矿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科技含量较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从根本上提升矿井的技术装备水平、安全生产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小改小革,每年取得创新项目20余项,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经过多次改进,全行业首创,在大角度煤巷仰掘巷道研制应用了灵活、实用、可靠的防片帮装置,保障了迎头职工施工安全。针对深部煤巷掘进施工,通过打超前卸压孔,提前释放应力,减少高冒点,提高防灭火能力,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自行研制了卸压钻机自动推进装置,原来需要4-5人操作,现在只需要两人,钻进速度提高了两倍以上;优化“两对井筒合二为一、一体化统筹调配”管理模式,将西五边界轨道上山向上延伸至-400水平,把新、老两对提升井筒合二为一,对接互动,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可靠。

    走改善工作环境之路

    该矿牢固树立“既要安全更要健康”的理念,对采煤机安装高压自动喷雾和二次负压降尘装置,推广使用移、降架自动喷雾,移、降架放顶时防尘喷雾自动打开,降低顶板冒落时的粉尘浓度,支架复位后,喷雾自动停止,做到防尘与移降架同步进行,建成了采煤工作面立体式、自动化防尘降尘网络,让职工健康地工作;在岩巷队全部安装放炮自动喷雾、风水喷雾装置,放炮后能及时自动消烟降尘,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主要进回风大巷安装隔爆自动加水装置,解决了隔爆水槽加水时停电、停运、影响生产的问题,不仅减少了用工,而且省时、省力、安全、方便;研制成功了矿车自动冲洗装置,所有矿车入井前都必须在上井口冲洗干净,从源头上净化了进风流。在六条主要斜巷安装了猴车,实现了机械化运人,减轻了职工体力消耗,有效改善了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保障了职工身体健康。

 

本网郑重声明: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