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下来,这儿堵住了!”寒暄了几句,46岁的李建春熟练地跳下河床,投入到了清淤工作中。

  在杭州,河道纵横,其中有不少深埋地下,若这些暗河堵塞,城市就会发生大面积的污水满溢与积水。西湖区五水共治整治中,有这样一个施工队伍,专职治理地下的暗河与大型涵管,他们被称为“河道清淤挖掘队”,来自安徽利辛的李建春正是队伍中的一员,从事河道清淤工作9年了。李建春说,这个工作外人看来既肮脏又危险,但对他来说,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就不会有麻烦。昨天,记者在天目山路与古翠路交叉口见到了这支“清淤队”。

  戴上防毒面具在淤泥堆里工作

  河道深处缺氧还有大量污水排出

  昨天下午1点半,李建春与工友开始了冯家河与沿山河间一段250米暗河的清淤工作。这条暗河呈长方体状,建成后已10年没有清理。

  穿好防水服,带上防毒面具安全帽和头灯,拿起氧气包,李建春带着队伍走进暗河。即便河水被排干,前期也有工人对河道地形进行评估,但清淤队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否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暗河内环境恶劣,淤泥能达到腰部,泥里参杂了枯枝、石块、废弃的生活用品等垃圾,这一切只能靠清淤工用工具清理。更危险的是,暗河内存在毒气(硫化氢),河道深处还可能缺氧,时不时从管道中涌出的大量污水,也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不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清理250米的暗河,难度可想而知。

  “一次进去七八个人,分两三批,1个小时不到轮一次,一次也就拉出来几车淤泥和垃圾。淤泥还要用吊臂吊到地面上,晚上运走,每天清理出来的垃圾都可以装10辆卡车。不过这样一天下来,其实进度很慢。这里10年没有清理,情况实在有点恶劣。”工程的监理徐先生感慨,现在愿意做河道清淤这种脏活累活的人不多了,这支施工队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年轻人大多不愿干。“他们都是在靠身体工作,真的是赚的血汗钱,很苦,很累。”至于报酬,每天只有300元,即便晚上加班加点,也只有500多元的工资。

  差不多1个小时后,李建春和工友们推着几车淤泥与垃圾出来。

  味道很重但忍忍就过去了

  怕家人担心不愿提及自己的工作

  脱下工作服,李建春又变成了一个普通中年人。“刚做这行时培训好久,现在防护措施都有,不会出事。”在李建春看来,清淤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想顺利收工还得靠团队间的默契配合。漆黑的暗河内,近十人的小分队分工明确,控开关、看管子、捡垃圾,各司其职。“用高压水枪冲淤泥,再用抽泥泵的工作一人无法完成,必须分工。”李建春介绍,由于通讯不畅,会有专人通过对讲机和河床上的同事沟通,对工作进行调整、调度。

  结束了工作,他的雨靴上还沾着泥浆,身上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气味。“现在淤泥才到靴子一半,刚开始都在这个位置。”李建春在腰上比划了一下,“进去味道是很重很难受,但忍忍也就过去了。”


  说起挖淤泥的经历,徐建春坦言,自己一开始想做建筑工人,但后来发现这行虽然辛苦,但工资更高,而且是个公司,很稳定,不用经常换地方,就一直待着了。

  “杭州挺好,老婆孩子和我住一起,也没啥牵挂,可能以后就不回老家了。”谈到家人,李建春一脸笑意。虽然全家基本靠他养活,但李建春对生活很知足,他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在杭州嫁人了,两个小儿子现在也在周浦的小学读二年级。

  在李建春看来,河道清淤虽然脏了点累了点,甚至还有危险,但他依旧愿意做下去。不过即便当了9年清淤工,但李建春仍不愿向家人提及自己的工作,“还是怕他们会担心”。

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 与本网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