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随检查组到某企业的生产车间检查安全生产,见到该车间安全操作规程较为完善,员工操作也很规范,但车间设备运行时产生有较多粉尘,车间却没有配套安装相应的降尘设备,没有制定防尘技术措施,员工也没有佩带防尘口罩。

  面对检查组人员的询问,该车间负责人表示,只要把设备检修维护好,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就不会出什么安全事故。当检查组提出粉尘会对操作人员身体造成危害时,该负责人称,企业考核车间的安全指标里没有职业病这个指标,即使出现了职业病也与自己关系不大。听到这里,笔者不禁愕然。

 该车间管理者的言行在当前企业管理者中颇具代表性。长期以来,相对于见血的“红伤”而言,社会更关注和重视被称为“红伤”的安全事故,加强安全生产成了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口头禅,而不流血的职业危害“白伤”以其隐匿性、迟发性的特点,易被轻视,难以获得较高关注,致使有些企业重“红伤”而轻“白伤”,职业危害防治意识不强。然而,“白伤”损害的群体更多、更广,潜在的危害性更重,长期的破坏性更大,

  很多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指标中,包含了死亡、重伤、轻伤等“红伤”等考核指标,但是远比看得见的“红伤”更应该引起重视的职业病“白伤”,却没有纳入考核指标。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落实上,企业法人与下属生产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中也没有将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纳入责任书内容。在很多企业组织开展的安全检查中,也未相应检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应该看到,职业病防治法颁布近11年来,企业比以往更加重视劳动安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企业经营模式、劳动用工制度等因素变化,职业卫生状况依然令人担忧,职业危害依然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有统计显示,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每年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因职业病造成的劳动力损失更是难以用金钱来估算。

  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治凸现对生命的敬畏。职业病危害防治应该是一条完整的链条,一竿子插到底,这个底就是企业生产现场。现在出现的很多职业病,关键是预防环节出了问题,而预防的主体责任是企业。将“白伤”纳入企业安全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各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的头上,可以使现场落实和监管更加有力。

首先要解决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纠正“重发展轻健康,重效益轻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红伤’轻‘白伤’”的思想倾向,树立“‘白伤’就是事故”的理念。采取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方式,将“白伤”量化为职业病防治规划与责任制情况、职业卫生培训率、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率、新发职业病病例数等控制指标,纳入企业安全考核指标范畴,在年初下达给企业生产单位和相关部门,指标考核责任要落实到单位党政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

  在年初企业法人与所属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中,要包含职业危害防治要求和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奖惩措施,规定各单位和部门必须将职业病危害防治纳入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与安全生产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企业工会组织也要主动作为,强化对各部门、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形成多部门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

  此外,还要将“白伤”作为硬指标纳入政府部门年终对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考评,并作为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各类荣誉、先进的评选条件。安监、职业卫生等政府部门要强化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对没有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措施及瞒报、谎报、不申报职业危害信息、躲避政府监管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红伤”要防,“白伤”更要治。职业危害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遏制看不见的“白伤之痛”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政府的监管,也更需要企业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长怀敬畏法律、敬畏生命之心,加强职业病防治,保障和呵护劳动者健康。

本网郑重声明: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