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防护眼镜,受益对象是每位独立的个体劳动者/消费者,其质量关系到劳动者/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其标准的制定、技术指标和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眼睛王国”之称。据不完全统计,约3.6亿人佩戴各种眼镜。然而,遗憾的是,作为眼镜消费大国,中国的相应标准与国际标准有相当距离——即使眼镜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但由于起步较晚和重视不够,目前使用的标准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况且,中国对即将出台的一系列与眼部防护有关的国际标准也没有投票权和发言权。由于我国在这一专业领域缺乏话语权,使我们的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经常遭遇到国外来自标准方面的壁垒。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这一领域的国家标准的落后和对国外标准的闭塞,使企业更加难以应对苛刻的技术壁垒。

  之所以产生这种局面,是历史形成的政府部门分工局限——个体眼/面部防护领域的工作,包括标准、计量、质检等方面工作,一直处于多头管理而又无人管理的局面,使得这一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准落后。

  对于大量涌进的外国产品和充斥市场的民营小企业的产品,由于缺乏国家标准和检测能力,质检部门无法对其实施质量监控。而标准化工作的落后,导致产品质量无法提高,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和劳动者的视力健康。

  目前,我国正在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防冲击眼护具和焊接眼护具。防冲击眼护具目前使用的标准是GB14866-2006,焊接眼护具使用的是GB/T3609.1-2008。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防护眼镜作为主要的防护用品之一,各个安全领域对于防护眼镜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 与本网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