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汉市洪山区马房山的一处建筑工地,一名女建筑工人从近1米高的木架上摔下后,头上的安全帽竟当场破裂致其颅脑受伤。近年来,因安全帽质量不过关导致工人受伤的事故时有发生。通常情况下,安全帽是工人遭遇危急状况时的最后一道屏障,可市面上的一些劣质安全帽,只要稍稍用力按一下,就会凹进一个小坑,发生撞击时甚至会四分五裂。这些“不安全”的安全帽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流入建筑工地的,让人关注。

    众所周知,安全帽是维护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防线。我们在谴责伪劣安全帽生产商的同时,也不能放过利欲熏心,为了省几个小钱,不顾工人的死活,给工人佩戴四元一顶安全帽的无良老板。

    而且,包括安全帽在内的安保用品质量堪忧并非一地独有的现象。有报道说,我国安保用品每年缺口至少在10个亿以上,这或许是劣质安全帽有空子可钻的重要原因。但我认为,安全监管制度形同虚设,安保用品市场无序才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要破解安保用品质量难题,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遴选有资质的厂家生产安保用品,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劣质生产厂家的监管打击力度,严格监控安保用品生产、销售诸环节,强制给包括安全帽在内的安保用品“体检”。避免劣质安保用品流入市场,影响安全生产。

    同时,还要加强对工地老板的教育,把监管环节前移,增加购买、使用劣质安保用品的违规成本,让老板基于违规成本的考虑,不敢买低价劣质安全帽发给工人。不能等出了安全事故,事后再来调查处罚、总结教训。而且还要重视对在岗工人的教育、培训,告诉他们安保用品辨别常识。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工人大胆举报劣质安保用品,如果工人举报劣质安保用品,考虑给予工人举报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措施相结合,有关部门措施到位,监管动真格,才能真正为工人头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