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管理拒绝打“擦边球”
打“擦边球”原指在乒乓球比赛中,一方将球打在对方球台的边缘,使球以与球台很低角度的方向,朝球台左右、后方反弹的打法。一般情况下,这种球会让对方无法应对,这种球一般也被视为有效,有时还被称为“好球”。但通常这种情况都是击球运动员和接球运动员所无法提前想到的,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在比赛中击球队员打出擦边球时,经常向接球队员伸手以表示歉意。
可常常就有些自认聪明的人,钻规章制度的空子,打“擦边球”。自认为“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更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有的人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对领导的严格要求口是心非,置安全规章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每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擦边球的尺度是很难掌握的,等到发生事故才知道违章的可怕时悔之已晚,看来,这种“擦边球”还是要不得!
从管理自然也要不得“擦边球”。一则关于“玻璃与窗框”的寓言颇引人思索。玻璃总抱怨窗框把自己限制得太紧了,窗框有一天终于发怒了,“那你就到外面去寻找自由吧”!当即,将“身子”松了松,玻璃顿时掉在地上碎了。人生亦如此,只有在纪律约束下才能享受自由;如果企图享受纪律外的自由,只能是“玻璃一样的下场”。
石化系统中,有关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非常细致。如果对这些规章制度寻根究底,我们会发现,每个条款后面几乎都是血的教训。石油化工行业的性质就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在经历了许多事故后,一大批与安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也就随之产生了。这是为了后来人免于再犯同样错误而形成的具有约束性的法则。既然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我们就应当珍惜它,严格按照制度规章去做,不要随心所欲,更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自作主张地简化作业,自作聪明地打着“擦边球”。
在每日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检查,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防止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杜绝事故隐患,从小事做起,就一定能筑起坚固的安全大堤。“作业之前勤自查,劳保着装要规范,耳塞口罩不能忘,安全规章记心上,遇到危险心不慌,预案演练早知道……”能记住这些并认真做到,安全就能保证了。说到底从严管理就是“循规蹈矩”,钉是钉、铆是铆,不折不扣地执行规章,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网郑重声明: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