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建筑物坍塌这样的灾难现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受过训练的救援犬用它们灵敏的嗅觉搜索被困的幸存者。它们能够挤进救援人员不能进入的区域。现在,救援犬多了一个新的智能安全带,能够通过收集、发送其所在环境的重要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款智能安全带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员Alper Bozkurt和David Roberts开发,是智能应急响应系统(Smart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SERS)的一部分。系统其他的部分由美国的其他机构开发,包括无人机和机器人。一旦SERS启动运行,三个部分可以同时部署在现场,一同工作并通过电脑界面分享数据。 

    Bozkurt和Roberts以现有的救援犬安全带开始,然后加上能够监测环境、监测救援犬和通信的各种传感器。 

    环境传感器包括摄像头、麦克风和GPS,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特定的传感器,可以是气敏传感器或者盖革计数器。传感器能够将数据无线传送到其他SERS部分,包括中央指挥中心或者附近的手持设备。 

    传感器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知道哪些情况危及他们或待救者,还能让他们知道救援犬是否处于危险之中。有一组额外的传感器可以检测救援犬的生理机能和行为,并传送救援犬的心率等数据。这些信息可以让用户知道救援犬的情况以及救援犬是否因嗅到什么气味而兴奋起来。 

    这款智能安全带的通信系统可以让训练员通过安全带上的扬声器给救援犬传达口头指令。此外,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个触觉系统,通过内嵌在安全带上的振动马达传达命令。但Roberts很快指出,振动是为了推动而不是惩罚,而且训练员在训练救援犬对振动做出回应时采用的是奖励机制。 

    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奥本大学的一个团队也在开发类似的系统,也是通过在安全带上的扬声器和电机传达训练员的命令。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