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显示,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是中国北方沙尘暴高发期。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扬沙天气就毫不客气地在小长假第一天扫了大家的兴。“不想出门”,是很多人在这样天气里的最强烈感受;感觉心情烦躁、抑郁的人也不在少数;而部分慢性病患者甚至出现了呼吸道、心血管等方面的不适。然而,这样的天气并未结束。究竟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呢,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如何做好防护呢?本期,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请专家为大家做详细解析。

别大意,沙尘天也会坏了情绪

对话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方建群

    原因灰沉沉的天,带着土腥味的空气,头发、眼睛、鼻孔里让人烦躁的沙尘……这种天气在影响人们健康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们的好心情。方建群分析,特殊天气的出现,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心理易感人群出现焦虑、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还会使得原本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病情加重,异常不安。方建群分析,漫天黄沙飞扬,大风呼呼刮,会让人在视觉、听觉上对风声产生反感情绪,沙尘天气还会带来气温急剧下降,让人产生郁闷、恐惧等心理。同时,沙尘天气会降低人的反应能力,交通事故频发也与心情有密切的关联。

    对策平时要注意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多进行一些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这样即使遇到沙尘天气,也可以在室内快乐生活。对于户外工作者,要尽量减少外出工作时间,避免与沙尘过长时间接触。如果沙尘天气中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应当及时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疏导。(记者 姜璐 李东梅 采写)

记住了,呼吸道疾病一“吹”即发

对话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崔丽萍

    原因沙尘天气中,大气中总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高,这些粉尘颗粒会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人体气道,尤其是直径在0.5-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从而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出现气短、胸闷、咳嗽等不适反应,引起急、慢性呼吸道疾病。

    对策“遇到沙尘天气,尽可能减少出门,避免接触污染空气,必须户外工作的人群最好佩戴口罩。”崔丽萍提醒市民,沙尘天气对于正常人的影响是在点滴间形成的,最初可能感受不到有任何不适,但人体器官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病理变化的,如果长期处于受污染的空气环境,而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常年累月就可能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碰到沙尘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一定不能张口深呼吸,尽量佩戴专业的防尘口罩。

保护好,敏感皮肤最受伤

对话宁夏中医研究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祝向东

    原因春天天气比较干燥,皮肤表层的水分极易被风尘带走,这就造成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当遇到沙尘天气,空气中的微小沙尘、漂浮物携带一些病菌、病毒,皮肤接触后会造成毛孔堵塞。如果长时间不除,会起暗疮,过敏肤质的人还会出现红血丝、色素沉着。

    对策补水、保湿、清洁是沙尘天气保护皮肤的首要功课。外出回家后,应用温水洗脸、洗澡,保持皮肤的干净和卫生。祝向东提醒大家,过敏肤质的人群在沙尘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前记得涂抹一些润肤露,之后再佩戴口罩、眼镜、帽子、纱巾,“全副武装”好之后再出门。如果回家后皮肤、鼻子出现过敏症状,可以服用氯雷他定之类的抗过敏药

悠着点,中老年人易发心脑血管病

对话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治医生李溪

    原因沙尘天气时,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会突然增加,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李溪告诉记者,沙尘天气往往伴随着降温,加之春季天气忽冷忽热,导致血管收缩强烈,血压波动大,中老年人有时难以适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策提醒中老年人,遇到风沙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要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情绪有大的波动,还要及时检测血压是否正常,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切不可大意,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知道吗,五一前后是沙尘暴多发期

    有气象学者表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沙尘暴易发期。虽然近几年北方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但做好预防保健,可以有备无患。

    研究表明,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气温变化大的气候条件,极易诱发沙尘暴、强沙尘暴。地处中国干旱地带的沙尘暴策源地地表升温加快,极易形成高度达3000米至4000米的深厚热力对流边界层。此时一旦有强冷空气过境,就极易出现诱发特强沙尘暴的动力、热力条件。

    历史资料表明,中国北方地区的强沙尘暴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近几年来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但这一时间段无疑最易发生特强沙尘暴,也是沙尘暴高发期。

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 与本网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