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油的老王师傅——王较真
“王师傅,又要麻烦你明天上午早点来上106号大罐上检尺、交油了。”4月20日傍晚,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运销部输油队库车交油末站中控岗职工张峰在电话里对职工王建平通知道。“不麻烦,这本身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明天早晨9点前我准时到。”电话那头,王建平用沙哑的桑音回应。
在新疆,4月份早晨正常上班时间是在10点钟。头一天凌晨3点至6点,51岁的王建平刚上了个夜班,而这天白天下午,他也是刚为两个大罐检完了尺,下午下班回到住处时间不久,当班中控岗职工就给他打来了电话。
尽管有些疲乏,但一大早连早饭也没顾上吃,身材不高、头发已经变白的王建平就来到了库车末站的上班地点。此时,一罐原油正等着他检完尺后好输给炼化用户,一天忙碌有序的工作又开始了。王建平拿出了《大罐检尺测温交接记录表》、《油气运销部输油队库车末站原油外输计量表》准备好,这是每天工作后必须要认真填写的原始凭据。之后,他就拿出正压式呼吸器和安全帽开始细心检查起来。
王建平有个习惯,工作上的事自己不经手不放心。待油品化验人员和用户方交接人员来后,他麻利地戴好呼吸器,拿着量油尺和温度计顺扶梯往十几米高的罐顶爬去。爬到大罐中间时,他停下来歇了一下,也许是没休息好。别人劝他别着急,可他知道,不赶快把检尺的活干完,油交不顺利就会耽误下面的活。在罐顶,下油尺、确定油尺高度、记好数据、对罐体油位不同深度部位进行五次测温,与用户交接人员确认。之后,他又仔细把量油尺擦拭干净。等油品化验人员按规定取好油样后,他才与大家一块下罐,脱掉呼吸器。此时,他已是一头汗水。
卸下呼吸器后,他拿着《大罐检尺测温交接记录表》、《油气运销部输油队库车末站原油外输计量表》直奔化验室,边计算原油液位边等化验结果。此时,库车末站中控也在进行同步计算,等原油含水率和油样标准密度出来后,经计算,得出原油的实际重量,再与中控岗经过2至3次核对无误后才根据计算结果开具《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运销部原油大罐计量交接凭证》。等都签完字确认好后,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下一罐原油又在等着他去检尺。
一天下来,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王师傅”的王建平平均要从大罐上爬上爬下至少12次,深夜有活,他深夜里也要来。可别小瞧这个工作,一天平均要有1.5万吨左右的原油从这里输给用户,效益也全从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体现。检尺高度、油温、含水率、标准密度的测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数据都不能有丝毫差错。用王建平的话说:连一公斤油都不能错。所以,他也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王较真。
在油田工作已三十余年的王建平是个重实干不事虚名的人,每天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把心尽到,把责任尽到,就算遇到不如意和委屈也不说,这就是王建平,也是每一名在油田扎根、奉献,数十年如一日的油田老职工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