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公安消防支队连续5年被三门峡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2012年被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2013年被公安部记集体三等功,被省政府授予“三门峡消防卫士”荣誉称号。近日,河南省委政法委发出通知,号召全省政法系统向三门峡市公安消防支队学习。

    “这支部队是城市安全的中流砥柱,用血肉之躯为群众搭起了守护生命的城墙,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为三门峡的平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杨树平说。

    大到处理重大事故、灾害,小到帮群众开门解锁、救助小动物,消防成了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靓丽名片。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事找消防有底气,小事找消防有保障。6940和1600这两组数字可以很清晰地佐证群众的话。自2007年以来,三门峡市公安消防官兵成功处置火灾、爆炸、坍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高危灾害事故6940余次,从各类高危环境中抢救遇险群众1600余人,当地百姓亲切的称他们为“生命卫士”。

    这样一群“生命卫士”,他们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记者近日来到三门峡,倾听他们的讲述。(以下内容均由当事人讲述,记者整理)

讲述人:胡小波职务:三门峡市公安消防支队义马大队战斗一班班长关键词:防护服乞丐装

    我是18岁入伍的,到今年已经五年了。2013年2月1日义昌大桥坍塌事故是我参加过的1400多场救援中最惨的事故现场。我们是赶到现场的第一支救援队伍。事故现场四处都传来被困人员的呼救声和哀嚎声,血腥味、火药味、燃油味交织弥漫在空气中。近30米深的山谷中,到处都是断桥碎石、汽车残骸,车载货物散落四周,把被困人员层层叠压在了最下面。

    半空中的桥体四周悬挂着巨石,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对受困群众造成二次伤害。我们不能用大型破拆和挖掘机械,只能用手动破拆和扩张器材徒手施救,这样就使救援难度一下大了很多。到第二天晚上,我和另外两个头天一起值班的战友已经连续工作了四十多个小时。救援和后续清理工作结束后,我们回到车上。去的时候穿戴整齐的防护服都已经烂成“乞丐装”了,防护手套破的最严重,上面干涸的血渍把手套黏在了手上。我不后悔选择这个职业,我是一名军人,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冲在最前面。

讲述人:王磊艇职务:三门峡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战斗班班长关键词:会死神四小时

    我在特勤中队服役已经第七年了,特勤中队职责是处置重特大灾害和险情,与死神共舞就是我的工作。

    2011年7月9日的中原黄金冶炼厂远远望去就是一片红云和滚滚浓烟,厂区二三十米外都能感到热浪侵袭,我们在厂区内就是直面死神。300多吨煤油、30%浓度氰化钠溶液和3个铯137元素放射源随时可能吞噬我和战友。

    我和战斗班队员就在背靠铯137元素的第一道防线上,假如第一道防线告破,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整个灭火计划将宣告失败。

    那张护士帮我冲洗眼睛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了很久。当时我在第一道防线上坚持了近四小时,后来因体力严重透支晕倒了,战友把我送进医院。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才痊愈归队。现在眼睛一吹风都会有涩涩的感觉。

    今年是我作为二级士官服役的最后一年,期满后我会选择转业。我有了家庭,老婆和不到一岁的儿子都成了我的牵挂,我担心再次身临险境的时候,会因为我的牵挂而不能让战友放心地把后背交给我。

讲述人:李喜峰身份:三门峡消防宣传志愿者 (剪纸艺人) 关键词:志愿者网格化

    我今年80岁,当消防志愿者已经快20年了。平时在老年学校教老人们学剪纸,这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消防宣传页、消防剪报册、消防展板、消防故事剪纸,这些东西才是我的生活。

    这几年我们市的消防工作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鹰眼小分队”“手机拍客团”这样的民间消防宣传队走进车站、社区等场所查改身边的火灾隐患。全市被划分为79个大网格,1256个中网格,6667个小网格,明确各个网格的消防安全责任,实行责任明确到人,责任追究到人,使得我们的城市既安全又和谐,大家都在关注和支持着消防。

    就拿义昌大桥救援来说,义马、渑池、开发、湖滨、陕县五个消防大队,还有义煤集团和义马汽化厂的社会消防力量两个小时之内都赶到了救援现场,为救援被困群众赢得了时间。

    从2010年到现在,三门峡总共搞了62次消防安全整治和专项治理,整改火灾25.5万余处,之所以他们能在那么多重大灾害事故中取得胜利,这都跟消防工作责任明确到位,消防安全社会化搞得好是分不开的。

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 与本网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