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上的安全卫士
记西北油田油气运销部巡线班员工
西北油田外输油气管网总长度近747公里,管线38条,管线流程复杂。西北油田油气运销部巡线班肩负着这些管线的巡线任务。从太阳初升的清晨到血色浸染的日暮,从一望无际的戈壁到杂草丛生的沼泽,他们执著守护着这个“塔河动脉”。
带着铁锹巡检
巡线班分为3个小组,其中一组负责雅克拉末站到库车末站3条油气管线。李辉和何文国是负责这段管线的两名老将。
他们经常形影不离地出没在这人迹罕至的戈壁管线旁。采访中,老何一边用铁锹整理管线护堤,一边对记者说:“这里属于天山脚下,遇到雨季和化雪的时候,管线的护堤经常会被洪水冲坏。拿着铁锹,一方面是把自己能处理的护堤修理好,保护管线。另一方面在这戈壁上,我们的皮卡车经常趴窝,没有铁锹还真不行。所以我们喜欢带着它,它就好像我们另外一个老伙计。”
这段巡线路全程都是坑坑洼洼的,冬天积雪化冻和夏天雨季的水常常漫过几处他们巡检必经之路。我们走过时,经常能看到河道旁用几块石头铺出来的小路,仅能容得下1个人踩在上面。
在车上的时候,老何时不时就提醒我们系好安全带。车子行走在戈壁上就如同掉进了弹簧床一样,时不时就被弹起来一次,一天下来骨头都快散架了,巡线班好几个师傅都有腰肌劳损的毛病。这样的工作,老何他们一干就是五六年。等到一天巡线结束是,太阳也要下山了。
管线上的“身份证”
在巡护班班长付友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大涝坝集气站附近,站在离河面约2米高的管线旁。
站在河岸上,记者看见每一条高空管线上都有清晰地标注着例如“xxx至xxx管线”的铭牌。河岸上两边竖着两块巨大的蓝色标牌,这些标牌就像一个个路标,一旦发生事故,员工能够准确明了地描述出事地点。
这些蓝色标牌是巡护班的员工去精心制作的。为此,付友春、何文国等人经过2个月的现场统计,将每条管线的输送介质、起止点、管径大小、投用时间、危害因素等内容一一标注清楚。同时,考虑到管线经过的维族村庄比较多,标牌都使用双语,方便维族同胞阅读。“要知道,西北油田外输系统管网共有38条,如果现场没有标志牌,巡线人员很难及时、准确地将现场情况描述清楚,因此很容易出现误操作。我们给他上个‘身份证’,这下就简单了。”付友春说。
管网系统天然气、液化气管线较多,巡线班又在部里牵头下完成了加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任务。自此,管线中一旦哪条有气体泄漏,部里的中控室便会收到报警信号。
为管线“治疗外伤”
“再旧的管线咱也有个标牌、再不起眼的管线咱也能说出它叫啥,只要是我巡过的管线,我就能说出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何文国师傅对于他管辖的每一条管线都熟悉得像自己家里的宝贝一样,管线每天有什么变化、阀室里的设备运行情况、那些地区是易腐蚀区域、那些管线雨季易被冲毁,他都了如指掌。
李辉师傅是为管线“治疗外伤”的好手,修复护堤、修理阀室他最在行。李辉师傅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看见自己能干的事,就像给它干好,啥事多想想招儿,多给单位减轻点负担,这工作干着也舒心、踏实。”
本网郑重声明: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