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系支持下,大批高、精、尖装备陆续配备到消防部队,装备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随着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的增多,必然加速消防装备的损耗,维保工作是否及时有效将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形成。笔者结合个人从事战勤保障工作的情况,谈几点认识。

一、消防装备维护保养的现状

1、消防装备种类多,购买配件困难

    仅石嘴山支队,各类消防车辆不足40辆,供应商达11家,各类器材供应商更是多达20多家。目前消防装备维修配件市场混乱,配件外观相差无几的产品,价格却有不小的差距,质量更是参次不齐。消防装备在损坏后,没有专业维修站。例:对消防车辆的维修,依然采取部队自修和厂家维保相结合的模式。在车辆送外修理时,时常会碰到汽车配件市场价格随地域变化相差巨大,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此外,消防装备损坏后要与千里之外的厂家联系,需要漫长时间等待才有可能得到解决,从而影响了执勤战备。2012年,某中队1辆举高喷射消防车出现了故障,宁夏境内无法解决,返厂半年以后才重新服役。更加糟糕的是有的生产厂家倒闭,部队购买的消防装备在损坏后就无法找到维修配件来源,只能将消防装备报废。

2、部分供应商售后不倒位,存在推诿扯皮

    经销商与生产商大多不是同一企业,给基层部队维保工作带来了不少难题。单就消防车而言,大多的供应商均采用“地盘和上装部分”分开生产安装的模式,售后服务就由1家衍生成多家。在消防车辆出现故障后,使用单位联系经销商,容易发生分歧,将问题故障的出现原因归结给对方,减少各自的责任,以增加(减少)经费,更有甚者供货商直接将电话告知使用单位,要求由使用单位自行联系维保。消防部队在采购该产品时,签订合同经销商是唯一的,如果售后服务商改变,就严重影响了部队执勤备战的水平。

3、消防装备配件价格昂贵,维修周期长

    只要贴上“消防”标签,加之进口装备来源单一,其身价就翻倍,这几乎是消防从业者普遍的共识。近些年在市场竞争下,虽然消防装备的售价有所下降,但对于宁夏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是大多基层单位无法承受的天价,可以说配件价格就是供货商单方面报价,没有公开配件价格,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例:个别中队手持式钢筋速断器电池损坏后,厂家报价仅电池单价达3500元,据了解,整套价格也仅为5000元左右。该产品属进口商品,在国内有专门经销商,无法在市场上购买到。某中队雷达生命探测仪充电器损坏,无法购买到配件,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些“洋货”,维修起来成本极高,不维修又造成浪费,一线官兵反响强烈。少数装备需要返厂维保的,时间周期就长,基层官兵将产品邮寄到厂家后,就剩下漫长的等待。某单位2010年配备充气充填泵1台,自配发之日起就无法使用,先后返厂3次,耗时近2年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直至2013年底,总队装备服务小分队下基层服务,才帮助解决,投入执勤。

4、消防装备培训、维护保养不到位

    目前少数中队对本中队的装备器材管理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搁置,损坏后上报即可。对装备器材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不到位集中反应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装备检查不够,不能及时通过气味、噪音、振动、温度、视觉的改变等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潜在故障。二是装备按规定的制度进行维护保养不到位。如:对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保养就只是保证空呼的气瓶压力是否达到标准压(28MPa),而不检查气瓶的完好性,减压阀的完好率,面罩的密闭性是否良好等检查注意事项。三是部队缺乏有效的维修保养方法。目前,个别中队装备技师不在岗,对消防装备知识的传、帮、带不到位。如:重(轻)型防化服、铝箔隔热服等按规定不能折叠存放,否则将影响使用寿命,甚至丧失其防护功能,但大多单位都是整整齐齐叠放在货架上。四是管装爱装教育不到位,奖惩措施不落实。笔者在组织装备巡检过程中,巡检小组多次发现少数官兵由于误操作、碰、摔等原因造成人为损坏的情况有上升的趋势。

5、装备技师更换速度快,专业维修人才紧缺

    目前各单位仍然采用自主维修与商家联保的维修模式。因战士服兵役的时间短,同时培养一个装备技师的时间又比较长,有的时候一名装备技师刚刚熟悉了装备的维修保养知识就要面临转业退伍的问题,这就导致专业装备技师严重缺乏。现有装备技师,其维修方式也只能是传统的敲敲打打,具体到装备寿命如何,没有定性定量的数据。尤其是对进口消防装备的维修检测更是无从谈起。

二、提高消防装备维保能力方法探析

    在现代灭火作战和应急救援中对消防装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依赖性,精确、及时、高效的装备保障已成为取得作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1、日常维护保养

    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可能严重的影响使用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失。为降低装备故障的概率或防止功能退化,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准则实施日常维护保养。它能在故障发生前预先对装备(或部件)进行维修,消除故障隐患,防范于未然。

2、装备应急性维修

    应急性维修是指在灾害现场对遭受损伤的装备所进行的修理。维修大都是快速的、临时的或局部的修理,主要是修复装备结构部分的损伤,常采用更换新配件的方法,目的是使装备迅速地恢复到可以执行下次任务的状态。装备应急性维修可能并未恢复装备全部的工作能力,因此在战斗任务完成后,应立即应用标准的修理程序予以修复。

3、建立健全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根据2007年9月30日公安部消防局印发的《公安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公消[2007]405号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用规范性文件来指导消防装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1)建立消防装备维修保养体系。以消防装备生产经营企业为技术和物资龙头,建立总、支、大队三级维修网络。一级网为总队,总队可督促或会同有关消防装备生产企业在省会城市建立消防装备维修中心,作用是引进维修技术、零部件和专用工具,并签订《售后服务合同书》,落实售后服务承诺制。同时该中心为所属部队培训装备技师。第二级网为支队,负责对装备实施跟踪服务,使装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同时支队还应负责器材装备的维护和信息的传递及实用维修技术的推广。第三级网为大队维修小组,负责辖区内所属中队配发器材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

(2)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系统。建议部队建立一个基于日历时间或工作时间的预防性维修管理系统。内容涵盖:装备的总数、出厂编号、出厂时间、服役时间、故障时间、维修配件、维修工具、维修方法等信息。其次收集装备技术治疗,包括装备的技术说明书、适用与维修说明书、工作信息科、案例手册、技术图册、操作培训手册等。

(3)制定抢修预案,做好事故现场的维修保障。维修单位要根据部队提供的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大型火灾和特殊抢险救援现场消防装备维修保障预案,成立应急维修保障小分队。当出现大型火灾和特殊抢险救援事故时,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为装备维修做好保障。事故现场的维修方法应以更换坏、损配件为主,因此,维修小分队要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的常用装备,携带相应的器材装备配件、维修工具,以及有关的维修手册和规范等。

(4)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装备技师的管控力度,对不安心本职和不适合本职工作的装备技师,做出相应处理。对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需要复退、转业或调动的装备技师,应当由司令部、政治机关和后勤部门共同审查,报上级首长。要控制装备技师不合理的流失,对专业技术精、工作能力强的装备技师,要科学任用,该提升的提升,该奖励的奖励。

(5)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四个环节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大、中修不出门”的目标。针对技术修理工培养周期长、专业性强的特点,从新兵中挖掘技术人才,选送培训,充实维修骨干队伍。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送学与自训相结合、维修保障与专业训练相结合,多方位、多渠道地培养技术人才,充分调动装备技师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排除故障能力。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实行对口分配,大胆使用,人尽其才。要完善考核鉴定和奖惩激励机制,打造好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对技术好的装备技师做长期保留的打算。

4、积极利用社会保障资源。

    一是生产厂家要提前做好装备配备前的配套工作。在装备到达部队之前提前做好相关的辅助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要改进以前单一提供《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情况,随装备还应配备多媒体的教材等,做到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特别是对一些国外的消防装备,要将外文《使用维护说明书》翻译成中文,方便使用。其次要在装备中携带一些器材易损换部位的零部件,以方便部队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对损坏的装备器材进行维修保养,使装备器材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部队与经销商的信息交流。当装备出现质量问题后,一方面在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同时也主动反映给经销商,以便生产厂家根据轻、重、缓、急来决定派人维修。具体的做法:首先在《使用维护说明书》里附上生产厂家电话和通讯地址,使装备技师或操作人员在能看到《使用维修说明书》的同时就能知道生产厂家的电话和联系方式;其次在装备包装箱里附上类似家电保修卡一类的信息单,如:使用情况反馈卡,此卡要填写的内容是中队使用器材后对器材整体性能的直接评价,同时向生产厂家反应装备易损部位情况,再要求厂家有针对性的改进装备,使装备性能日趋完美。

    消防装备维保工作是消防部队实现“保障有力”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仅仅结合自己从事消防装备维保工作的实际,个人谈几点对做好消防装备维保工作的设想,与大家探讨。

本文是网络媒体的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 与本网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 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