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口罩实测一次性的更有效
面对PM2.5的频繁威胁,口罩并非越贵越复杂更好。中国消协、上海消保委等五地昨日联合公布《37款口罩产品防护性能比较试验结果》,市质监局近日也发布口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两项结果指出,许多口罩过滤效果言过其实,防霾口罩选择“一次性”为佳。
一次性口罩防霾较佳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上海、安徽、重庆、宁波、哈尔滨等五省市消费者协会(委员会),对当地销售的口罩产品开展比较试验。
本次比较试验样品来自北京以及上海、合肥、重庆、宁波、哈尔滨等六个城市的商场、超市、医药商店、劳保用品店、批发市场以及相应的购物网站,共购买了37款样品,涉及28家口罩生产及经销企业;口罩价格从每个0.58元到每个199元不等。
比较试验通过测试“过滤效率”,来检验不同口罩对颗粒物的过滤效果。“过滤效率”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口罩滤除颗粒物的百分比。
目前消费者买到的口罩中,一种是用具有过滤性能的无纺材料制成的一次性口罩,另一种是可换滤片式布口罩。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一次性口罩的过滤效果总体好于可换滤片式布口罩。
可换滤片式布口罩中的滤片材料虽然对颗粒物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但滤片面积小于口罩整体面积,会让气体通过滤片四周的布进入口罩内,降低过滤效果。滤片的插入也会加大呼吸阻力。相对于一次性口罩,可换滤片式布口罩价格也略高。
多款口罩言过其实
市质监部门日前表示,目前医用防护口罩和工业用防尘口罩均有国家标准,而其他各类口罩质量标准较为混乱。这些标称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有的执行医用防护口罩标准,有的执行工业用防尘口罩标准,有些则无任何执行标准。
为此,日前市质监局对全市生产、销售(含网络销售)的标称具有“PM2.5防护”、“隔离粉尘”、“防霾”等功能的口罩产品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采集样品38批次,覆盖本市生产、销售的主要品牌。
在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口罩过滤效率监测试验中,24批次口罩过滤效率实测值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90%;1批次口罩的过滤效率实测值低于其包装中标明的95%;21批次产品标识中未标注滤料等级;6批次口罩未标注产品的执行标准。
其中,锦江麦德龙普陀分部经销的宜信SC600C普通涤纶防尘口罩过滤效率实测为0。
“朝美”口罩涉嫌信息造假
除了质量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涉嫌信息造假的口罩品牌。
在消协日前的对比实验中,两款“CM朝美”口罩的检测结果为防尘效果差、呼吸阻力大,被认定为“涉假产品”,目前已移送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事实上,2013年年底,网上一知名环保志愿者已关注到“朝美”口罩。该名志愿者购买了该品牌一款32元/只的防尘口罩,发现其包装上印着诸如“国家应急储备单位”、“N95”等字样,材料标明为竹纤维。
该名环保志愿者表示,不管竹纤维还是棉,都不防PM2.5。口罩“附送”的活性炭滤片,也对PM2.5几乎没有防护效果,使用中还会因为摩擦形成更小颗粒的微粒,被人体吸入,形成二次污染。附赠的“防流感N95滤片”则阻碍呼吸。
这款口罩,在一家购物网站上每月销售近万件,让上述环保志愿者疾呼:“朝美公司,请问你们的道德底线在哪?”
■ 口罩选购及佩戴提示
1.当预报颗粒物浓度达到污染程度时,出行就要佩戴防雾霾的口罩。目前,防雾霾效果比较好的口罩都是一次性的,当感觉口罩内有异味或呼吸有憋闷感时就要更换口罩。
2.佩戴口罩,因人而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或老年人不宜佩戴阻力较大的口罩,可选择带有呼气阀的口罩。
儿童外出戴口罩时间不宜过长,口罩大小要适合孩子的脸型,口罩的呼吸阻力也勿过大。家长可提醒孩子,呼吸不舒服时及时更换口罩。
3.口罩内的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生长,因此一定要定期清洗消毒。如运动中佩戴口罩,建议选用呼吸阻力较小的,以便及时呼出水分、二氧化碳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