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芝罘区胜利南路东侧的老虎岩河道口,烟台市城管局排水处工人们戴着防毒面具进入近两米高的地下河道,一车车黑色的淤泥从河道内清理出来。

    河道作为市区的主要泄洪通道,担负着整个汛期安全问题。2014年市城管局排水处计划对市区淤积较为严重的钢管河、通伸河、幸福5条河道、小曲河、大海阳河(西大街以南段)、娄山河、老虎岩河及截流口进行清淤维修,计划清挖外运淤泥约17500立方,维修河底约80立方。工程竣工后,将大大提升河道的泄洪能力。

    清淤河道要戴防毒面具轮换作业

    上午9时,记者来到老虎岩河道口时,远远就闻到了刺鼻的污泥味儿。两台鼓风机对着黑暗的河道呼呼吹,河道内的排水工人们穿着水鞋戴着防毒面具,将一车车黑色淤泥运到河道口。

    市区河道多为暗河,不少已经服役半个世纪,河道内情况复杂,作业危险系数较高。“施工前2小时采用鼓风机进行不间断强制通风,作业人员携带气体检测仪进入河道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检测达标后,方可进入河道作业。”市排水处副所长邴桂洋告诉记者,进入河道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轮换作业,河道内作业人员其中一人还需佩带对讲机和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超出浓度后,检测仪自动报警。“干了好几年了,这味都熟悉了。”工人老宋笑着说,河道口清淤比较简单,进入河道内需要从检查井进入,最高的地方也就1.7米左右,最低处不到1米,工人需要一直弯腰清理,干一会汗水就哗哗往下流。记者看到,作业现场一旁还配备了氧气瓶、担架、救援绳索等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