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原是民国消防员安全帽
爷爷当年收废品,意外收来个“宝贝”,一家人为解疑惑,曾携“宝贝”多地求证但无结果。
日前,一篇以《神秘铜头盔啥来头?》为题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报道讲述了让胡路宏伟一队的付帝豪先生家收藏着一个铜头盔,因样式奇特,引起街坊邻居的各种猜测,很多人认为这是战时士兵的装备。
那么,这个铜头盔是否真的饱经战火洗礼?年代又有多久远呢?
报道刊发后,引发了不少读者的热议。
市博物馆文物鉴定研究室的李耀云主任称,自己虽然没见过这样的头盔,但肯定是个老物件,应该有100年左右的历史。
“我曾经在泰来县的江桥抗战纪念馆见过,好像是当时日本士兵戴的,因为日本人也使用汉字,所以有繁体的囍字也是正常现象。”一位市民称。
当天,除了士兵的“头盔论”外,反馈信息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铜头盔是消防员的安全帽。
读者王大爷和张大爷看过报后都坚定地称,这就是民国时期消防员用的安全帽。
铜头盔唤起童年记忆
湖滨小区的张大爷今年70多岁了,这个头盔唤起了他儿时的记忆。老人说,他出生在天津,当年,在他的印象中,哪里起火了,消防车就呜呜地叫,街上所有人和车都得赶忙避开,救完火后,消防车又会发出“叮当叮当”的铃声返回。这时,站在车两侧的消防员身穿厚厚的石棉布防护服,头上戴的就是这种头盔,金光闪闪,威风得很。
老人感慨地说:“那还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也就六七岁,觉得当消防员特别神圣,干的都是救人的活儿,而他们那前檐短后檐长的奇怪样式的头盔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读者宋大爷儿时生活在哈尔滨道里区,据他描述,当时的消防队叫救火队,消防员叫“水兵”和“龙兵”,戴的就是这种铜头盔,有很多人是义务参加的,水车叫“水龙”,两边的车轮是木质带铁箍的,车子的上方中央纵架一根杠杆,救火时,两边的人奋力不停地压“龙杠”,就会喷出水来。车上挂有一只铜铃,车走得愈快,铃声愈急、愈响,行人必须避让,否则撞到人是不负责任的。
“囍字是冲灾的意思,消防员的工作很危险,刻个囍字是代表吉利,那个年代的人都讲究这些。这个铜头盔肯定也记载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人们不应忘记它。”龙凤的王大爷说。
教导员讲述头盔历史
为此,记者也采访了萨南消防队的教导员刘凤春。
刘教导员说,从这个头盔的设计特点来看,应该就是救火时戴的安全帽,按年代来推算,说它“饱经战火”豪不夸张。
刘教导员介绍,新中国成立前,消防头盔是用黄铜制造的,当火场有重物坠落至头顶时,头盔中间的“月牙”会将重物拨开,将力卸掉,长长的大“尾巴”能防止消防员颈部被砸伤。这种铜盔在夜里金光闪闪十分醒目,就像防火服上的反光条。铜头盔坚固,但因为导电,上世纪50年代初被淘汰。
“虽然,铜头盔退出了消防历史的舞台,但它却为消防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刘教导员说。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资讯栏目文章和评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