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当中,噪音难以避免,但是什么样的噪声会对我们的耳部健康造成危害,这是有一定标准的。

        我们首先要根据听觉系统知识?选用听力防护用品

一、了解噪声

    什么是噪声呢?应当说一切惹人讨厌,令人烦躁,人们不愿意听的声音都是嗓声。噪声是声音的一种,也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

    当我们暴露于噪声中时,就要对听力进行保护。衡量声音对我们人耳是否有损伤有两个指:频率和强度。

    频率也就是在一秒钟内声波的振动数,用赫兹(Hz)表示,我们可以把频率理解为音调,频率高,声音就会尖,频率低,声音就粗。

  声音的强度用分负(dB)来表示,代表了声波的压力或力度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它理解为音量,有的柔和,有的吵闹。

   当声音的频率或强度高到了一定强度时,它就变成对我们有害的噪声了。噪声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强度还取决于其它因素,比如暴露于噪声环境下时间的长短,暴露时间越长,危害性越大;

二、如何正确选用听力防护用品 (链接:
http://www.chinalaobao.com/Html/20087/2008721113938.html

    我国现行的噪声标准对允许噪声及相应的暴露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在未达标前要发给工人护耳产品,以保障工人的健康。听力保护用品最常见的有两类:耳塞和耳罩。其中耳塞又包括反复使用和丢弃式;两种。一个好的听力防护用品,不论是耳塞还是耳罩都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①与耳部的密合要好;②能有效地过滤噪声;③配戴时感觉舒适;④使用起来简便;⑤与其它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口罩、头盔等能良好地配合使用。

三、隔音耳塞的由来及选用(链接:
http://www.chinalaobao.com/Html/201312/20131217104152.html
    最早期的耳塞产品发明于欧洲,传说中苏格兰的渔民就是使用一种蜡质的耳塞来抵御海上妖女的靡靡之音。最早期的耳塞产品也源于欧洲,蜡制耳塞是最为传统的材料。用手可把其弄软,并做成适合耳道的形状。但缺点是不够卫生,蜡也有可能残留在耳道内,不易清洗。而且戴久了耳朵会有胀痛的感觉。后来由于新材料的不断研发更新,一种有弹性的材料渐渐成为了制作隔音耳塞的主流,它就是具有慢回弹特性的聚氯乙烯(PVC)泡沫塑料隔音耳塞。慢回弹耳塞用手搓成细条后会在几分钟内慢慢膨胀,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地塑造出不同规格形状的耳塞,方便佩戴。但及后欧盟体对PVC制造品有了新的定义,他们发现PVC合成物中含有毒素,不适合于制作亲近人体的产品,而全面禁止使用该材料。因此今日国外制作防噪音耳塞的材料以PU材料代替了PVC。 

1、鉴别好坏 

    慢回弹效果:弹性太大,防噪音耳塞膨胀时压迫外耳道皮肤,可引起耳胀、耳痛等不适;弹性太小则不能与外耳道紧密接触,隔声效果降低。所以必须观察耳塞的回弹速度,回弹时间越长则质量越好。  

    柔软度:柔软度直接影响到耳塞佩戴的舒适程度 

    表面质感:有些耳塞摸起来黏黏的,戴在耳朵里还会粘住耳道的皮肤,应尽量避免购买。 最好的鉴别方式就是把两只耳塞紧紧地粘在一起再分离,看他们分离的时间,越快越好。 

2、隐患 

    使用耳塞可能导致耳垢在耳塞插入耳道的同时被推进中耳,这能造成耳鸣,减弱听觉,疼痛或细菌感染。  

    耳垢过多的使用者应更小心地使用耳塞,且耳塞应经常用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然而,泡沫类型的耳塞通常都是用完即可丢弃的, 而且将其泡在水里弄干后可能会失去慢回弹的特性。 

    此外,防噪音耳塞也有可能成为是耳炎的激发因素, 因为在温暖的,潮湿的环境下,许多细菌会繁殖得更旺盛。 

    然而,使用防噪音耳塞通常是安全的,但必须预防一些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插入耳塞的时候会导致中耳的气压上升,并推向耳鼓导致疼痛,这是因为耳塞插入过深。为了避免这个危险,请先将耳塞搓细并插入预好的理想位置,当耳塞完全膨胀后最好不再往里推。反之亦然,拔出耳塞时为了避免耳鼓受挤,应慢慢地将耳塞旋出而不是强拉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站记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