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回家——从系上安全带开始
春运大军早就开始行动,今早的新闻,有一个买到票的女孩竟激动的发癫双脚狂踢。离传统春节还有不足十天,有的人仍在艰难买票,还有的人,早就打好了主意,要开车回家。提到开车,就不能不提安全带。
安全带只带不戴不安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动车数量也逐渐增多,安全带在保护驾乘者的生命和降低事故损失方面越发突现出“安全”的价值。三点式安全带自1959年被安装在Volvo汽车公司的P120型和PV544型汽车上,到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近40年的时间里,使汽车撞击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减少了75%,有效挽救了近100万人的生命。
安全带的由来及发展过程
1902年5月20日纽约的汽车竞赛场上,一名参赛者为了以防万一,用几根皮带将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竞赛时,他们驾驶的汽车碰上了一根从地面翘起的钢轨,而离开道路并冲入人群,造成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而他们却由于皮带的缘故死里逃生。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用了安全带;1968年,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装安全带。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制定了汽车乘员必须要佩带安全带的规定,我国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驾驶人和前排座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目前,世界上安全带的标准形式是尼尔斯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这种汽车安全带开始为人接受始于1967年,尼尔斯在美国发表了《28000宗意外报告》,当中记录了1966年瑞典国内所有牵涉沃尔沃汽车的交通意外,数字清楚显示,三点式安全带不但在超过半数的个案中,降低甚至避免乘客受伤的机会,更能够保住性命。
自安全带面世以来,已有长达1000万公里的安全带,装进全世界超过10亿辆汽车内,其长度足以围绕地球赤道250圈,或是往返月球13次之多。然而,最重要的是40年内无数生命因而获救,证明三点式安全带是有效的单一汽车安全设备。
如何正确使用汽车安全带
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驾驶人和乘员最常见的创伤是头部、胸腹部、上肢骨折或挫裂伤。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一旦发生事故,驾驶人和乘员的伤害将会相对减轻。据资料介绍:使用腰肩安全带后可以减少死亡、重伤人数40%%至50%%。在正面碰撞事故时,使用安全带可减少头、脸部受伤率约60%%。而不使用安全带的人在碰撞事故发生后弹出车外的可能性和受伤后住医院治疗时间,分别比使用安全带的人要高10倍和增加2至4倍。实践证明,使用安全带是一种有效、方便、经济的安全措施。
安全带在机动车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虽能降低和保护驾乘车人员受伤程度和不至伤亡,但是必须正确使用,否则会大大降低其作用。首先,要经常检查安全带的技术状态,如有损坏应立即更换。其次,要正确使用。安全带要尽量系在髋部和胸前,只能一个人使用,严禁双人共用,不要将安全带扭曲使用。第三,使用安全带时不要让其压在坚硬易碎的物体上,如口袋里的手机、眼镜、钢笔等。第四,座椅上无人时,要将安全带送回卷收器中,将扣舌置于收藏位置,以免在紧急制动时扣舌撞击在其他物体上。第五,不要让座椅背过于倾斜,否则影响使用效果。安全带的扣带一定要扣好,防止受外力时脱落而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应能同时跨过腹部以下部位并横跨在肩部,即应该横跨在骨盆和胸腔之上,而且应该通过一个位于座椅一侧的低位固定点协调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安全带的几何形状应该是一个水平放置的V字,并可在张力作用下保持其位置不变。
汽车后排座位空间较大,如果不使用安全带,发生碰撞时,乘员的头部会重重地撞在前排靠背上。甚至还可能撞破玻璃被甩出车外,不仅会重重地摔在坚硬的沥青路面上,甚至可能被后面的车辆碾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后排乘员使用安全带是十分必要的。
安全驾乘取决于人的自觉意识,也与一个城市的习惯有关。去年四月份的广州之行,出租车司机的屡屡提醒让我觉得惭愧。回到自己的城市乘坐出租车系安全带时被司机制止,大意是十分钟就到了不用系安全带。话筒里传来前排乘客请系好安全带的提醒,感觉很讽刺。短短的十分钟,我如坐针毡。安全带的使用与否,生命危急时的几秒钟就可以得到检验,然而,几秒钟过后,我们是否还有重来的机会,不得而知.......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站记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