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是全国第11个“安全生产月”,该月第一周为“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

  近日,记者通过市安监局搜集多个行业、领域的4个典型事故案例,让一个个“血的代价”来诉说安全生产教训,希望企业主和工人们以此为鉴,增强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让生产作业远离鲜血和死亡。

  盲目救人 毒气致两死一伤

  案例回放:

  1月5日9时40分,莘塍一个体加工场技术负责人况某发现厂里的废气处理装置电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已严重影响到生产线的运行,需立即修理。他打开通道进入区域维修设备,一股浓烈的臭味扑鼻而来,况某还来不及捂住鼻嘴就已经倒地。

  看见况某晕倒,工人黄某立即冲进维修区域,也被毒气“攻击”倒地。工人王某看见二人倒地,也不假思索地往里冲。一走进该区域,王某明显感觉自己呼吸困难,嘴鼻里全是恶心的味道,意识到毒气很重,立即撒腿往回跑,但没几步也晕倒在地。

  该厂的司机薛某看见3人相继倒地,随即拿了一条破布捂住嘴鼻,屏住呼吸将3人逐一从区域内拖出。“救出来的时候,3人已经脸色发紫不省人事了!”薛某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

  最终,况某、黄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经救治后痊愈出院。

  调查:

  由于废气处理装置出现故障,导致该狭小区域内聚集大量有毒气体,工人况某没有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器和应急救援装备,贸然进入,导致其急性中毒,这是该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此外,工人黄某和王某缺乏救护知识,未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去救人,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最终造成2人死亡,1人中毒昏迷。

  据事故调查组分析,除上述原因外,几名工作人员未经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缺乏认识,致使事故发生,事发后又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此外,该加工场超范围从事铝氧化(酸洗)加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未及时告知作业人员该区域的危险性、安全操作规范、事故防范措施、应急措施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事项,要在以后工作开展中引起高度重视。

  据介绍,我市共有199家酸洗类企业,这些企业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无污染防治设施,废气、废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成为典型的行业性污染问题。

  事故调查组建议相关部门趁早对这些污染企业进行整治。

  穿戴不当 卷进车床转盘身亡

  案例回放:

  2月22日17时,莘塍一汽车配件制造公司员工周某正在车床加工车间内工作,突然从身后右侧传来“啪”的一声巨响,并伴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周某立即回头张望,只见工友余某敞开的夹克被快速旋转的车床转盘勾住,整个人被转盘甩到车床内侧的墙上缓缓滑落,墙面上残留着一片血迹。

  周某被这一场景吓得目瞪口呆,停顿了几秒钟后才缓过神来,他立即扔掉手头的工作,关掉车床的电源,喊上公司一负责人一同将余某从车床内侧墙边抬了出来。这时的余某已经奄奄一息、神志不清,鲜血不断从他的后脑勺溢出。

  余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9时死亡。

  调查:

  车床操作工余某违规操作,在工作期间,没有扣紧工作服,在调整卡盘、校正测量工件的时候,没有关闭车床电源,而直接拿掉防护板,以至于衣角被转盘勾住,从而导致事故发生。此外,该单位生产场所电气线路安装不规范,冲压设备没有安装接地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违规使用简易排风扇。

  虽然公司负责人李某已通过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认证培训,但并未组织员工开展安全培训,没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建立安全管理台账,没有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据了解,前几年我市也曾发生企业员工因制服穿戴不当而受伤、致死。事故调查组表示,也许在人们眼中正确穿戴员工制服是件小事,可从案件中可以看出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时时刻刻不能忽视。我市部分企业对员工的穿着都有明确的规定,员工一定要严格遵守,为自己撑起一道安全的“保护伞”。此外,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开展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操作不慎 跌入设备碾压致死

  案例回放:

  3月12日上午7时,某纸厂车间主任吴某对车间进行日常巡视时,发现流水作业的聚酯网发生偏移,他立即找来手电筒,进去滚筒与烘缸中间部位进行调校。

  因对调校的部位不清楚,吴某一步一步慢慢靠近聚酯网,尝试着找出调校点。谁知一不小心踩空掉进了聚酯网,整个人被烘缸带入碾轧,顿时鲜血直流。几分钟后,造纸操作工发现机器异常不能正常运转,立即停机查看,发现吴某被夹在两烘缸之间,口鼻流血,人已昏厥。

  造纸工果断剪断聚酯网将吴某抬出并拨打了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吴某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调查:

  吴某作为造纸车间负责人,毫无安全生产意识,在进行调校纸机过程中没有停机操作,造成悲剧发生。此外,烘缸两侧未设置防护栏杆也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调查组表示,该纸厂只抓生产不抓管理,没有督促员工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且没有在相应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该厂应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开展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在车间内的老虎口、烘缸等四周存在危险区域,应设置防护栏杆。很多时候,企业的一点疏忽可能会赔上员工的性命。

  据事故调查组成员戴小波介绍,总结多年的安全事故,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违章作业是各行业、各领域发生安全事故的最大主因,10起事故9起违章,希望企业能以此为鉴引起重视。

  无证上岗

  坠落彩钢棚丢性命

  案例回放:

  2月18日,陶山一机械公司旧彩钢棚实施拆除。施工工人白某和陈某分别站在高约7米的彩钢棚两侧拆除。16时许,站在左侧拆除的陈某听见彩钢棚破裂声和“啊”的一声惨叫,一回头已不见白某。他迅速从钢棚上下来查看,发现白某躺在地上,后脑勺不断有血液流出,毫无反应。

  陈某着急地大声呼救:“救命啊,有人摔伤了!”周边陆续有路人闻声过来帮忙,众人一起将白某送往陶山中心医院救治。最终白某因伤势过重回天乏术。

  调查:

  该彩钢棚始建于2005年,经数年的风吹雨打,横梁已腐朽,无法支撑一个人的体重;此外,工人白某未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资格,违规上岗作业,施工时没系安全带、戴安全帽。

  事故调查组分析,该公司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施工现场缺乏检查和监督,没有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还将彩钢棚翻新业务发包给没有相应拆除资质的个人,应立即停止非法施工行为。

  戴小波表示,很多时候危险状况的发生,都是企业与员工不懂法律知识造成的。就如该公司,一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搭建业务承包给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及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协调和管理,就不会发生此类事件。

  近年来,无证上岗在所有安全事故中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