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大量假军服来自武汉两个劳保用品批发市场,对此,国家七部委组成联合调查组突击检查。记者暗访发现,前一天生意兴旺的卖假军服摊位,在当地官员通风报信后,第二天售卖假军服的商铺均关门歇业。当地工商局负责人否认市场存在卖假军服现象。(据4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这个假货市场前一天还生意兴旺,第二天突然就人去店空,究其原因就在于,本应该担负打假职责的当地工商所所长、劳保市场经理、行业商会会长,从打假“一条龙”变成了护假“一条龙”。过去打击假冒产品多是在打击制假、售假,很少打击到护假。这是因为,很少有人会想到打假者会披着“两张皮”,更想不到人民公仆会变成售假者“家奴”。其实,这类例子并不少,只是没引起足够重视罢了。

  《焦点访谈》这期节目的结束语说得好:打击造假、售假一条龙,首先要打击的是保护假货的一条龙,而这恐怕需要“一揽子”的严厉措施才能奏效。显然,唯有打掉“保护伞”,造假、售假才没有生存土壤。但如何才能打掉造假、售假“保护伞”,在现实中却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众所周知,“保护伞”广泛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不仅造假、售假有“保护伞”,环境污染、涉黑势力、欺行霸市等违法乱纪现象的背后都有各种“保护伞”……尽管已经打掉了不少“保护伞”,但依然还有各种“保护伞”隐性存在。而打击“保护伞”,除了在法律上严惩,加大权力监督之外,似乎没有多少有效办法。

  就打击造假、售假“保护伞”而言,笔者以为,暗访、暗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不是《焦点访谈》记者率先暗访武汉两个劳保用品批发市场,获得售假、护假“一条龙”的有力证据,调查组突击检查的结果估计也是两手空空。由此可见,要想调查售假真相,不能过于信任当地监管部门。只有绕过当地监管部门,并把调查行动的保密工作做好,突击检查才能“逮个正着”,否则的话,当地监管部门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通风报信影响了突击检查的效果。

  在某些权力还缺乏约束、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地方,暗访、暗查是制约权力、维护市场健康的重要武器。不仅打击其他的制假、售假、护假“一条龙”需要暗访、暗查,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同样需要暗访、暗查。只有多做暗访、暗查的文章,少些“敲锣打鼓”式的调查和检查,各种违法行为才能得到揭露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