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涨 代工鞋企陷入多重困境
“东莞能有几个厂敢一直将自己的女鞋出品价定 10美元以上?”已经在东莞厚街一家鞋材市场跑了好几年国际贸易的肖先生说,“国际高端鞋业品牌来中国下订单都集中在一些大厂,大量中小规模的厂主要为亚洲、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代工生产二三美元一双的橡胶或塑料鞋,利润率低得吓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外中高价位的鞋品订单减少,尽客低价订单增多,但客户开价却十分苛刻,这些订单接了,有可能让企业做赔本生意,不接又会让工人没事做。”
与肖先生有同样烦恼的企业不胜计数,特别是对于东莞这个长期集中于中间制造,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才成本的上涨,代工鞋企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中国一直被世界称为“世界工厂”。无论是服装,鞋,IT及电子产品等都有代工工厂,其中不乏给世界顶级公司做代工。制鞋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鞋企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推动着世界品牌鞋企的经济发展,自身却也摆脱不了代工的宿命。国际品牌鞋企把生产制造放到了发展中的中小型鞋企,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把更多的精力物力放在产品设计和推广上,他们获得了利润总额的90%,然而代工鞋企在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却只享有利润的10%。而更有国际品牌为了追求生产量纷纷增加代工厂工人们的工作时间。不能让工人们享受某些社会福利。这样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们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吗?结果可想而知,富士康的“跳楼门”就是最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