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前,国家纺织行业标准审查会议在南海九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及设备制造单位齐聚于此,对《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机械术语》进行审查。而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全国250多家非织造产业企业刚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行业盛事—中国第21届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行业年会。

  为何国家级行业活动频繁在一个佛山西部小镇举行?归因于一家企业—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会议审定的《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机械术语》,由该企业主持编写,上述行业年会,由该企业组织承办。

  这家在普罗大众中名声不显的企业,却是非织造布领域的翘楚,综合产能排名全国第二。全中国第一件埃博拉病毒防护服,以及供应日本福岛核电站工作人员穿着的核辐射防护服,都是从这里生产输出。

  标准制定背后的故事

  1月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非织造布机械设备制造单位、科研专家、用户代表、标准编制组代表等齐聚南海九江,共同审定由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主持编写的《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机械术语》。在此之前,全球顶尖的非织造布机械设备制造商、德国莱芬驻中国华南的代表就必得福主持编写该标准一事,曾颇为疑惑地咨询同行:“必得福开始做设备生产了?”

  这是不少同行的疑惑。为什么机械术语标准的审定,不是由设备生产商编写,而是由其使用者,非织造布生产企业主持编写?原因有二:必得福的综合产能全国排名第二,是国内最大的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机械设备用户,有11条这类的生产线。更为重要的是,必得福在设备采购后,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装,有效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

  一个业内流传颇广的故事是,世界顶级的非织造布设备制造商莱芬生产的机械设备,单条生产线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同类型的国内生产制造的生产线价格大约为其十分之一,但效率和产品质量与德国莱芬制造存在较大差距。但必得福在购入国产生产线后,经过自主设计、改装,虽然在生产效率上还存在差距,但在产品质量上,已经与4.5亿元的国际顶尖生产线持平。

  另一组数据是,必得福经过厂区设计与科学布局,将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合理分割摆放,使得每吨非织造布的生产耗电量降低500至800度。

  正是基于此,一个月前在九江举行的非织造布行业年会结束隔天,安排的必得福生产车间参观环节中,参观企业人数从原本预计的270多人暴增至400多人,不少珠三角周边的无纺布企业都闻风赶来参观。

  20年从小作坊到新经济力量

  必得福的“威水史”,远不仅于此。全中国第一件经过美国检验的防埃博拉病毒手术服,日本福岛核电站辐射防护服等,都是出自必得福之手。但如果了解必得福发展历史的人会知道,20年前,这家企业只是一家仅有5人的小作坊,生产无纺布序列中相对低端的产品,如土工布、农业用布等。

  20年来,它是如何从一个家庭式作坊,发展成为南海西部新材料与大健康产业的中流砥柱?“与世界先进的行业企业多交流,研判大势,然后顺着风走。”必得福董事邓伟其说。

  1994年,该企业成立,主营工业用无纺布生产加工。9年后,开始往相对高端的生活用和医卫用无纺布方向转型。伴随着产品与设备的转变,它开始在技术上进行相应的研发创新。如2003年,应用于保温袋的复合保温材料研发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利审批,迅速抢占市场。最新数据显示,该材料已占领日本保温袋超过50%、加拿大70%的市场份额。而当初此技术创新的由头,正是日、加两地的客户经常性的材料交流与品鉴,让邓伟其看到新材料开发的前景,进而进行研发及设备的投入和引进。

  而在卫材方面,通过研发超柔软超吸水的薄型材料,代替厚型材料,大幅提升贴身度和舒适度,进而获得广阔的应用市场,迅速与长江以南的卫生巾、婴儿纸尿裤大企业达成合作。

  2006年,看中医用无纺布的高门槛与广阔空间,邓伟其开始切入医用耗材深加工领域,并谋划中游的医用无纺布生产。4年后,第一条美国SMMMS医用基布生产线到位,开始安装、调试,以及漫长的产品FDA认证检验,直到2013年,医用基布才通过认证得以正式生产,在全球销售。

  “从谈判、引入设备,到最后通过认证、产品上市,前后花了3年半的时间,耗资大概2.3亿元。”不过邓伟其认为这笔投资“很值得”。

  欲分2000亿医疗防护市场一杯羹

  邓伟其认为“值得”的原因在于,医用无纺布是一个巨大的,还未被分食的蛋糕,而通过FDA认证,是争抢这块蛋糕必须迈过的一步。

  “目前国内医疗防护领域还没有开放,这是一个2000亿元人民币/年的市场,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都在盯着这块蛋糕。”邓伟其说,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如澳洲最好的医院,其医护人员以及病人的用品几乎全以医用无纺布为基材,抑菌效果好且由于是一次性用品,有效降低二次感染的可能性。

  但在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单位,从医生、护士到病人的穿着,到病床床上用品等,都是传统的纺织制品,以棉为主,反复清洗、消毒、使用,不仅存在二次感染风险,且其清洗、消毒等费用,已经足以支付同样用途的一次性医疗防护用品。

  “一旦这个领域完全向市场开放,那就是医用无纺布行业最大的发展机会。”邓伟其说。为此,必得福在过去数年不仅发力医用无纺布的生产制造及深加工环节,更积极参与各种标准的修订与编写,包括已经通过审定的《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机械术语》,以及正在参与起草的医用防护品相关标准等。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这句在营销界早已耳熟能详的话语,一定程度上透露了必得福的雄心—试图通过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为其进入医疗防护新蓝海“抢食”铺平道路。

  专注的力量

  相信不少人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久负盛誉的企业家在告别职业生涯的现场,吊着一个大铁球。两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上台,用大铁锤敲击悬挂的铁球,但铁球一动不动。年轻人下场后,这位年迈的企业家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锤子,对着铁球用力敲击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会,再敲一下。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这位企业家一言不发,只是一下又一下地敲击铁球。会场开始骚动,有人愤而离席。30分钟,40分钟过去,一名坐在前排的妇女惊叫:“球动了!”在众人惊诧的眼光中,大铁球以很小的角度摆动起来,并在一下一下的敲击中,越荡越高。

  专注的力量,在这个故事中,让一名老者,用一枚小锤子,敲动了身强力壮的年青人也敲不动的大铁球。而在现实生活中,专注也让必得福,从一个5人的家庭小作坊,成长为全国非织造布综合产能排名第二的行业翘楚—相比众多实业老板发家之后纷纷投资房地产,甚至跨行业投资,过去20年来,必得福的故事令人感叹。这家企业专注于非织造布产业中下游生产制造及深加工,通过技术创新和及时的方向调整,一步步从相对门槛较低的工业用无纺布,跨入生活用、医卫用无纺布领域,终于形成了一条关联度甚高的行业产业链条,厚积薄发成为南海西部地区新材料、大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

  这就是典型的制造业精神,在专注中创新,在正确的方向中坚持。面对当今浮躁、多元的经济环境,必得福的故事还将给南海乃至佛山企业家带来更多启迪。